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企業文化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企業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源泉之一,眾多的企業家開始重視企業文化建設,各地區、各行業、不同所有制、不同規模的企業都在著手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制定企業文化戰略,實施企業文化工程,表現出前所未有的推行力度和廣度。
企業管理的三級演變 說到文化,我們常常會困惑,世界上存在著各式各樣的“文化”:中國文化、美國文化、京東文化、阿里文化、你們的文化、團隊的文化…… 人們無時無刻不在各種文化之中,本質上是因為人們同時從屬于不同的群體,群體的邊界決定了文化的邊界,文化的邊界又決定了文化作用的方式。因此,企業文化建設有必要首先界定文化的范圍(例如文化變革),然后更好地進行各層次的企業文化管理。 文化是群體學習的產物,文化的概念離不開群體的概念存在,要界定文化,先要對群體進行合理界定。那么什么是“群體”呢?不妨借用心理學上對群體的定義:群體(group)是指一定數量的人們,這些人們互相交往,心理上能被察覺,并意識到他們是一個群體。 我們知道,管理是通過計劃、組織、控制、激勵和領導等環節來協調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以期更好地達成組織目標的過程。現代企業制度的主要特征是:產權明晰、政企分開、責權明確。這說明,管理者不再把人和機器等同,管理制度也不會像機器的使用說明書那樣嚴格教條了。企業不再把人當作“經濟人”,而是當作一種“社會人”來看待了,此時的管理制度開始對人本身有了更多的關心和思考。 企業管理的演變是指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變化必經的過程,它由三個階段構成,即經驗管理階段、科學管理階段、文化管理階段(如表1所示)。如果說從經驗管理到科學管理實現了現代管理的第一次飛躍,那么從科學管理到文化管理是企業管理順應生產力發展產生的第二次必然飛躍,是所有企業在管理上的努力方向。 從管理發展的總體趨勢來看,文化管理是對科學管理的新發展,是管理適應現代社會經濟發展大趨勢的必然選擇,管理實踐應當充分體現文化管理的基本精神。文化管理就是從文化的高度來管理企業,以人性化為基礎,強調人的能動作用,強調團隊精神和情感管理,管理的重點在于人的思想和觀念。文化管理的特點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培育共同價值觀;2.管理重點從行為管理轉向思想管理;3.控制方式由外部控制為主向自我控制為主轉變;4.領導方式由指揮型向育才型轉變;5.管理中心由物轉向人。 “軟化”企業管理制度 要實現文化管理,首先企業經營者要高度重視,親自負責主抓,把企業文化建設上升到戰略管理的高度,重視企業文化的形成和生長,利用文化體系為企業服務。 其次,要抓好實施企業文化管理的三個主要步驟:1.通過文化調研診斷,分析當前文化;2.調整和完善文化體系,確定適合于企業當前發展階段的文化;3.設立專門負責企業文化建設部門,系統規劃企業文化實施戰略,并制定企業文化建設管理制度。 最后,最為關鍵的是對企業管理制度進行“軟化”,它實質上是要求企業引入一種“引導服務”機制。這種“引導服務”機制明確指出,管理者扮演的角色既不是管理中的指揮者、調度者,也不是人際關系的調節者,而是一個引導者、領路人、服務者,其主要任務在于向員工說明企業的總體目標和發展方向,引導員工向規范的行為方向發展。在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只需要把人安排好,把事分派好,過程中做些“拋磚引玉”方面的指導,在整個工作流程中起主導和發揮積極作用的還是一般員工。 確切地說,實現文化管理,其實質是一種管理思維、方式、習慣的轉變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只要我們圍繞著創建“引導服務”機制來開展好工作,就會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引導服務”機制的引入方式 第一,做好精神文化建設,將企業特色的價值理念體現在經營管理中。 遵循優秀企業共同的價值觀。人的價值高于物的價值,共同價值高于個人價值,社會價值高于利潤價值,用戶價值高于生產價值。 以道德為導向。企業在日常管理中,注重道德方面的引導,管理者在工作中遵從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并做出表率,使員工共同遵循統一的價值觀,遵守一致的行為規范。通過調動人的積極性,有效地激勵與約束員工調整各自的行為方式與做事習慣,使其自覺地依照實現戰略目標的要求行事,通過對人品德的關注去有效地實現管理目標。 實行人性化管理。企業管理注重人性化管理的方法,管理者在決定充分引導員工的時候,要給予員工人的“尊嚴”(被重視、被關注、被在乎)和“發言權”,設法為員工發揮才智創造適宜的條件,消除員工的心理障礙,使員工在進行管理與自我管理的過程中充分挖掘自己的潛力,發揮自己的才能。 把企業文化相關理念的內涵要意體現在管理制度上。根據企業文化理念體系的相關理念內涵,對現有的“約束制度”甚至“強制制度”進行軟化,讓員工在企業中切實感覺到管理制度的合理性以及“人情味”,使制度和規范的強制性轉化為員工的自覺行為。 創建學習型組織。抓好員工理論學習,進行學習宣傳教育、形勢任務教育、職業道德教育,開展素質工程教育,推進文化陣地窗口建設,促進心理素質和道德素質的提高,以外在直觀的視覺效果反映企業的經濟實力和精神面貌。 第二,做好制度文化建設,實現員工的自我管理。 根據企業發展情況進行制度軟化。軟化企業管理制度的前提是企業已運作了一段時間、管理制度已經比較完備,并不是說任何企業都應采取軟制度。對于一個剛剛起步的企業,在制定制度時就不能一味追求寬松,否則不僅制度不能建立起來,反而使管理者日后的工作難以開展。所以,在企業文化尚未初步確立、員工還沒有形成一種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時候,最好不要軟化制度。 對制度的軟化要逐步進行、適可而止。企業管理制度的軟化并不是說,今天還在強制管理,明天就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軟化管理制度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管理者不僅要明白何時軟化制度,更要清楚軟化的程度。軟化的力度不夠,相當于沒有做工作,軟化得過分,則對管理制度是一種破壞,以前建立的制度體系不僅會土崩瓦解,更會讓企業呈現出一盤散沙、無人管理的局面。只有管理者把握適度,軟化得恰到好處,才能使制度真正有效地為企業服務。 制度軟化以科學管理為大前提。制度軟化,并不是說要脫離科學管理,科學管理是一切管理工作必須遵循的前提。從現代企業的角度看,科學管理理論有一定的弊端,忽視人本身的感受,但其提出的作業管理、組織管理等許多理論在當今的管理工作中仍需嚴格遵循。如果拋開科學管理談“人性化管理”或是“自我管理”,無異于不打地基直接建高樓,其結果是可想而知的。 全員參與制度的制定。讓員工參與到企業管理工作中來。這種地位的提升,一方面是企業倡導的,另一方面是員工希望得到的,是企業對員工自身價值的肯定,是保證制度的科學性、得以順暢執行并發揮實效的必備條件。由于員工參與了制度的制定,在制度的執行上可能成了員工的自覺行為,實現員工的自我管理。 第三,做好物質文化建設,塑造良好的企業形象。 確立和完善企業識別系統。做好企業的標識及應用、辦公環境的布置(文化廊、文化欄、文化展板等)、員工的著裝要求等工作,其中VI設計和規范是重點,它包含了產品外觀的設計、生產和生活環境的規范、建筑標牌的設計、企業標識的設計和應用規范等內容。 組織和舉辦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完善企業宣傳設施、內部刊物、文化傳播網絡等,開展各種游藝文體活動,做到大型活動制度化,如體育活動(趣味運動)會、企業文化藝術節等;小型活動經常化,如利用慶典、文體活動等形式豐富員工文化生活,賦予各種活動以生命;做好各項文化媒介傳播工作,豐富視覺體系內涵,強化視覺效應。 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實施文化管理并不是完全拋棄經驗管理和科學管理,科學管理是實現文化管理的基礎,經驗仍然可以支撐文化管理,文化如同軟件,制度如同硬件,經驗如同技能,三者是互補的,相互聯系的。 要實現文化管理,首先企業經營者要高度重視,親自負責主抓,把企業文化建設上升到戰略管理的高度,重視企業文化的形成和生長,利用文化體系為企業服務。 其次,要抓好實施企業文化管理的三個主要步驟:1.通過文化調研診斷,分析當前文化;2.調整和完善文化體系,確定適合于企業當前發展階段的文化;3.設立專門負責企業文化建設部門,系統規劃企業文化實施戰略,并制定企業文化建設管理制度。 最后,最為關鍵的是對企業管理制度進行“軟化”,它實質上是要求企業引入一種“引導服務”機制。這種“引導服務”機制明確指出,管理者扮演的角色既不是管理中的指揮者、調度者,也不是人際關系的調節者,而是一個引導者、領路人、服務者,其主要任務在于向員工說明企業的總體目標和發展方向,引導員工向規范的行為方向發展。在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只需要把人安排好,把事分派好,過程中做些“拋磚引玉”方面的指導,在整個工作流程中起主導和發揮積極作用的還是一般員工。 確切地說,實現文化管理,其實質是一種管理思維、方式、習慣的轉變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只要我們圍繞著創建“引導服務”機制來開展好工作,就會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來源:工信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