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從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過渡的時代背景下,中國企業形成相對統一的企業倫理和組織規則,既有必要,亦有可能。這是中國民營企業的“成人禮”,也是中國民營企業持續成長的基石。通俗地說,中國企業需要一整套使自己真正成為企業的規矩。除了在對國外企業文化建設的經驗有選擇地加以借鑒外,必須建設具有自身發展特色的企業文化。
一、中國企業的企業文化建設應做到準確定位、科學推進、助力企業發展
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在長期生產經營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是一個企業的生存方式和發展方式。企業發展實踐是企業文化產生與發展的基礎,反過來企業文化又對企業的發展發揮促進作用。企業文化是企業發展的精神動力和思想靈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業經營管理者和全體員工的文化素養和文化追求。企業文化建設的程度和水平,既與企業發展的階段性直接相關,又與企業家的素質和職工的整體狀況直接相聯。而且,它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內生性,只有內在生長起來的文化,才能適應這個企業的需要,才能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組成部分,從而真正促進企業發展。企業文化建設可以學習借鑒,但不可以照搬;可以適當引導,但不可以超越階段;可以積極創造,但不可以忽視企業職工的整體特點。
中國企業的企業文化建設應遵循“三個規律”。一是遵循企業文化形成和發展的基本規律,認清文化建設的長期性,做到統籌規劃、分步實施,注重文化積淀,不斷實現文化提升,建設優秀的企業文化也需要長期的培育過程。二是遵循企業成長的規律,認清文化建設與企業發展的內在統一性,做到從企業發展的階段性特點和內在要求出發,去推進企業文化建設,既不能過于超前,又不能嚴重滯后,必須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同企業的組織結構、產業結構和發展戰略的調整保持協調一致。三是遵循文化育人的規律,堅持文化理念推行的系統性和長期性,做到因人因群體不同而采取相應的方法和措施,推進理念普及和文化育人。對于中國企業來說,必須把自主性原則與強制性原則結合起來,把正激勵同系統灌輸結合起來,積極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提高文化激勵人、塑造人、培育人的效能。
二、堅持“以人為本、注重市場規則”是企業文化建設的路徑
堅持以人為本和的科學發展觀,是中國企業建設和發展有中國特色的先進企業文化必須堅持的基本原則。中國企業的企業文化建設必須把確立正確的以人為本、和諧發展原則作為一個重要任務,充分認清以人為本原則的前提性、歷史性和整體性,并指導企業文化建設的具體工作,才能使企業文化建設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1)要認清以人為本原則的前提性,把以人為本和以企為家有機統一起來。
(2)要認清以人為本原則的整體性,把個體利益實現程度與整體利益實現程度有機統一起來。
三、不斷強化合同信用管理和提升企業品牌形象
中國企業要深刻的認識到“守合同重信用”是企業發展的根基,加強企業信用建設,塑造企業形象是公司發展的重要目標和抓手。守合同重信用是企業樹立良好信用形象的基礎。中國企業首先從強化良好的信用意識環境入手,建立健全以講信用為榮、不講信用為恥的信用道德評價和約束機制,從機制上推動企業自覺形成“守合同重信用”的良好氛圍。其次是強化員工的誠信行為。中國企業的員工,包括企業的高管層,都堅持按照誠信的要求做事,核心是提供誠信產品和服務,對企業的不誠信行為進行堅決地抵制并積極上報,做到不生產銷售劣質產品、不污染環境、不提供虛假證明等。中國企業堅持打造誠信文化,把明禮誠信作為員工的基本行為準則,大力提倡誠信、守信、公平競爭、講信譽的優良風尚,要求人人爭做講信譽、守信用員工,讓個體誠信帶來更好的組織誠信。中國企業在企業文化建設中大多已實施了CI(企業形象塑造的英文縮寫)戰略,這對提升企業自身形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推進CI戰略的同時,應該及時導入CS戰略,使企業的形象塑造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
四、為企業發展創造和諧的文化氛圍
和諧是企業穩健、持續發展的基本保證。許多基業長青的長壽企業都很注重企業內外部環境的和諧。注重外部和諧,就會使企業得到外部環境的保護和支持,使企業成為社會責任的承擔者和友好者。保持內部和諧,就會使企業內部利益相關者感到公正、公平,從而維持合作關系,同心同德致力于企業的發展壯大。創造和諧的文化環境和氛圍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創建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是我們企業文化建設的目標之一。
企業的公正在于能力和績效原則。能者上,庸者下。組織內部需存在一定程度的競爭性。企業根據價值貢獻分配利益,注重資本原則和知本原則的統一,重視多種形式的分享,保持利益結構的動態平衡,妥善處理新老團隊、內生外引團隊之間的利益關系。使企業始終具有動力、壓力和活力。
企業的文化必須是開放的,要有海納百川的胸懷和氣度。在開放中鑒別、比較、選擇和融合。同時,隨著外部環境變化,企業文化必須與之積極、有效互動,而對挑戰及時作出回應。從企業成長的歷史過程看,風一程,雨一程,山一程,水一程,企業文化也勢必動態演進和變化。不變的是優良的文化基因和“基石”(“基本原則”),其他部分因時而變、隨物賦形。
中國企業在今后的企業文化建設中應該把創造良好的文化生態擺在更加突出位置,以構建“六種和諧關系”,即“企業與員工、員工與員工、企業與企業、企業與社區(社會)、企業與環境、員工身體與心理之間的和諧關系”為核心,通過積極進行理念創新,確立和宣傳體現構建“六種和諧關系”的發展觀、合作觀、環境觀、生活觀等價值觀念;在合理界定社會責任的基礎上,積極塑造企業良好的社會形象;加強心理文化建設,促進員工身心和諧發展等措施和途徑,不斷優化人際關系,建立良好公共關系,優化企業內外發展環境,促進企業和諧發展。
五、認識企業文化的特性,確立經營“文化”的新視角
中國企業開展“經營”文化的工作,具體可從四個方面進行:第一,制定經營“文化”的長遠戰略,遵循文化發展的內在規律,確定中長期目標,從戰略層面對本企業長期積累的文化資產進行經營。第二,可通過打造文化品牌,提升企業文化資產的價值。例如,在相關企業中把長期形成的“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兩彈一星精神”、“青藏鐵路建設精神”等各具特色的企業精神打造成文化品牌,實現文化資產的保值增值。第三,開發具有企業特色的文化商品,通過具體的文化營銷,實現企業文化資產的升值,包括開發體現企業文化個性的紀念章、紀念幣、紀念郵票、企業歌曲、電視劇、網絡游戲等。第四,培育宣傳文化英雄,以此來提升企業文化資產的價值。從經營“文化”的視角看,王進喜、王啟民、李黃璽、許振超等不僅是單個企業的勞動模范,更是這個企業的文化英雄,代表著我國國有企業廣大員工的精神追求,也體現著一個個企業的個性文化。例如,王進喜是“創業文化”的代表,是大慶精神的人格化;王啟民是新時代知識分子的代表;李黃璽是新時期知識工人的代表;許振超是“效率文化”的代表。從經營“文化”的角度,對他們所代表的文化不斷進行解讀和釋義,不斷進行培育和傳播,就可以使他們所代表的文化不斷增值。
六、增強企業全體員工的共同行為能力
企業文化是全員性文化。文化建設的主體、文化踐行的主體和文化育人的對象都是全體員工。提高企業全員的文化自覺是企業文化建設的一個目標,而企業全員文化自覺的程度又決定著企業文化建設的成效。因此,提高企業全員的文化自覺是企業文化建設的一個關鍵環節。
企業創始人、領導者等,其基本宗旨和使命在于把企業做大、做強、做久,使之為客戶創造更多、更好的價值。企業領導人要有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意識,并信奉“企業宗教”:企業不是手段,本身就是目的,是根本價值。
企業應為全體成員提供合乎人性的文化環境和組織氛圍。尊重的,平等的,透明的,公正的,溫暖的,積極的,正向的,簡單的……,正如一首歌里唱的:水的美,魚知道。
七、企業的文化風格是“軍事型”和“校園型”的融合。
“團結緊張,嚴肅活潑”。既強調統一、規范、協同和效率,又強調自主、靈活、創新和創造。既有戰略創新力,又有戰略執行力。摒棄“家長制”和“一言堂”,注重權力制衡和決策民主;引入“自組織”機制;使組織具有彈性和開放性。
企業應弘揚謙虛、謹慎、勤勉、艱苦奮斗的作風,弘揚充滿激情、敢于超越、同舟共濟的團隊精神。同時,以科學精神和專業原則,發現事物真相,遵循客觀規律,采用科學方法,倡導就事論事;精益求精,重視細節,持續改進。
中國企業今后的企業文化建設的一項重點工作應該在提高企業全員的文化自覺程度上下功夫,尤其是要著重在提高企業家的文化領導力和員工的文化執行力上下功夫。因為文化自覺程度低是當前我們中央企業在企業文化建設中存在的一個較為普遍的問題。具體表現為存在三種錯誤傾向,可概括為“三論”:一是單一主體論。即片面地認為企業文化就是企業家文化,因而往往是因領導人員的變動而企業文化的核心內容也隨之變化。實際上,企業家只是文化建設的領導主體,而不是單一的創建主體,是文化理念的主要設計者,而不是惟一設計者,是文化踐行的先行者,而不是文化踐行的基礎主體。二是部門文化論。即認為企業文化建設和落實僅僅是企業文化部一個部門的責任,因而也就沒有形成各部門各負其責、合力推進企業文化建設的工作格局和運行機制。三是與己無關論。這主要是存在于員工中的一種錯誤認識,即認為企業文化建設只是企業家的責任和工作,與自己沒有任何關系,因而也就無法談文化執行力的問題。
這三種錯誤傾向是中國企業在提高全員文化自覺上應該著力解決的問題。一是應探索建立全員創建體系,形成全員建設企業文化的局面。日常工作中,注重設計具有全員性特點的文化創新與培育活動,吸引員工廣泛參與。二是應探索建立綜合推進企業文化建設的運行機制。三是應探索解決文化與管理融合的問題,提高文化理念的制度化程度,使文化通過管理和制度發揮作用。四是應探索建立長效培育機制,把文化培訓作為獲得企業人資格、崗位任職資格等方面培訓的重點,貫穿在自我成長過程中。要踐行企業的社會責任,企業所承擔的社會責任包括:遵紀守法、誠信經營、依法納稅、保護環境、構建企業內外和諧關系、積極參與慈善公益事業等。要以處理勞資沖突和環保問題為主上升到實施企業社會責任戰略提升企業國際競爭力。
作者:愛邦社
來源:邵學全政企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