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薦言
工筆畫是中國傳統繪畫一種精湛藝術表現,不僅展現畫家對自然和社會的觀察與理解,還體現中國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內涵。縱觀工筆畫的發展歷程,不應簡單將繪畫標榜價值,應當用真誠態度,敞開胸懷面對藝術,藝術也將同樣地在你面前呈現它的魅力─李金祥認為。
李金祥,一位廣取博收的澳門工筆畫家。其作品以傳統工筆、寫意花鳥禽獸為根基。現任澳門美協會員、澳門頤園書畫會員、澳門賞心堂書畫會員、澳門中國書藝會員、澳門業余藝苑副理事長、澳門工聯北區綜合服務中心工筆畫導師,澳門墨趣軒美術培訓中心負責人。
他自小對藝術有濃厚興趣,但沒有接受過系統繪畫教育,憑借自學和勤奮,利用空余時間到書店、展覽等地方觀摩名師畫作,臨摹、練習。他稱最先學習的是花鳥畫,因花鳥易上手:“我喜歡花鳥畫中的牡丹、荷花、鴛鴦等題材,它們都有吉祥寓意,也很美麗。我常用白描、平涂、分染、提染等技法來畫花瓣、葉片、翎毛等細節,然后用水線、立粉法、絲毛法等技法增加層次和立體感。”在學習花鳥畫的過程中,也接觸到其他類型畫風。
拜師學藝 追尋藝術人生
李金祥形容所走藝術之路是獨特而艱辛的,20年前,心靈深處無意間打開扇窗,發現藝術這個全新世界。由于沒有受過系統訓練學習工筆畫技法和理論,單憑著興趣和感覺臨摹名家作品,或自行創作簡單的題材。后來,發覺作品畫風平淡,有感顯然單靠閱讀大量書籍、雜志及參加展覽等途徑企圖實踐遠遠不夠。于是,他決心找取更多創作方向和風格,于2018年到北京拜訪著名工筆畫家─李喆。李喆擅長工筆花鳥走獸,作品深為國內外收藏家所愛。拜師過程中,李金祥經歷不少困難和挫折,但他沒有放棄,用真誠和恒心博得老師接受和指導。他說:“那時我帶著作品去找李喆老師,請求老師收我為徒。當時老師沒答應,而是看了看我的作品說‘這些作品都太差了’。”這對李金祥無疑是巨大的打擊。但他沒有因此放棄學畫的夢想,而是想方設法,讓李喆老師感受到他學畫的真誠……李金祥回憶那1個多月里,“老師沒有教我任何關于國畫的技巧或心得,反而每天叮囑我不停在紙上畫各種形狀和大小的線條。我覺得挺枯燥無聊,也不明白老師這樣做的理由,但還是堅持下來”,李金祥表示。經拜師學藝,工筆畫技藝得到明顯進步,對國畫也有更深刻的理解。但他并沒有滿足于所學所得,而是繼續探索和求進。近年來,李金祥為提升藝術造詣,不斷遍訪名師,并跟隨著名重彩畫家未君老師繼續研修工筆重彩花鳥和山水課程,以求在技法和理論上都能上一個新的臺階,以飽滿的激情繼續追尋藝術人生,提升技藝,向人們呈現更多正能量畫作……李金祥說起和未君老師的師生緣分,也是娓娓道來。他說2017年其實就通過網絡認識未君老師了,沒多久就得知未君老師在天津舉辦為期一個月的研修班,于是就迅速報名了。但接下來看了未君老師許多作品,覺得看不懂,感覺好難學,于是又放棄去學習了。后來隨著自己的不斷琢磨,學習,一晃時隔5年。有一日讀到了老師寫的文章,覺得說得太好了,再看看老師的作品,感覺一下子就被老師作品中的內涵意境吸引住了,發現這不就是自己想要的嗎?然后馬上聯系到老師,把他所有的畫冊全部買下來,學習,研究,并咨詢老師有沒有辦面授班計劃,想跟隨老師好好學習。2022年終于如愿以償,到“未君美學畫館”進行學習。通過和未君老師不斷交流,才逐漸體會到好的作品應該是直擊內心,慰藉人心靈的。如何提高自己作品的高度,首先要提高自身修養,到大自然去感受,結合自己的主觀思想,而不是眼前有美景才有創作的沖動。
學習期間,老師的繪畫技法打破了我對傳統工筆畫的理解,原來工筆畫可以這樣表達,魚不一定要在水里游,鳥不一定在天上飛,植物不一定是地上長出來。還有生宣紙如何畫工筆,工筆和寫意如何結合,我就不斷嘗試許多方法,生怕老師不教我,老師卻不厭其煩地跟我一一講解,毫無保留,給我提供了很多的學習空間,不知不覺,我已非常愉快地投入其中。
作品溫度 提供觀者快樂
在李金祥工作室訪問他時,他笑著講了一個故事。他之前的一幅作品《幽窗聞燕語》,這幅畫描繪一種清幽雅致的庭院景色,窗外有棕櫚樹、花草、鳥獸等。一群愜意小鳥在屋頂盤旋,不時停留屋檐上嘰嘰喳喳發出愉快的歡呼,讓整個安靜的花園頓時有了生機。當有學生看到作品后,竟不由自主流下淚水,不知為何觸動到了她的內心,她透過讀畫抒發出自己的內心情感。在李金祥看來,藝術創作的最高境界不在于作品能賣多少錢,而在于能夠打動人心,引起人們對生命和社會的思考、關懷和共鳴:“我在創作期間體驗到快樂,也讓我愈畫愈有勁,如果時間可以停留,我想一直沉溺在創作中,獨享這份創作的快樂。”李金祥說:“工筆畫不能馬虎或粗略。我在畫鳥類時,會用放大鏡仔細觀察牠們的羽毛、眼睛、嘴巴、爪子等細節,然后用細密的線條和色彩勾勒渲染。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能夠表現出鳥類的生動和靈氣,讓觀者感受到他們的美麗和活力。”“我喜歡觀察身邊一切動、植物及場景,都會引起我的興趣和好奇。我會用我的眼睛和心靈去感受它們的美麗,然后用筆和顏料記錄、再現它們。中國畫承載著中國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藝術形式,它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內涵,在創作中,我會借鑒一些古代經典作品和當代傳統符號,但我不會盲目模仿或復制它們,而是用我的理解和感受,重新詮釋和賦予它們新的意義”,李金祥娓娓道來。
藝術創作 切莫固步自封
學而優則教。在創作之余,李金祥非常熱愛教學,他沒有將自己擺放于高高在上的位置,覺得教學是傳承。他不僅教授學生工筆畫的基本技法、理論,還鼓勵學生積極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點,發展個人風格和創作方向,推動更多人感受和學習書畫,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代又一代傳承下去,為本澳文藝事業發展貢獻自身力量。
后 記
藝術追求永無止境,誠如李金祥所言,不管什么時候均要保持一種終身學習的心態。而他今時畫作所呈現的面貌,也正是內心所追求,畫物寄情,寧靜致遠。若問他的學畫志向,應是希望帶出一幫熱愛中國工筆畫藝術的小眾,繼承發展創新,讓這成熟于唐宋、興盛于明清的璀璨中國藝術瑰寶,也在澳門世代傳承。
李金祥作品欣賞
圖文來源 | 澳門 《市民日報》2023年7月18日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