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海底撈火鍋”大家并不陌生,其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員工的工作方式、工作狀態與眾不同,這在業內已是公開的秘密。
從“海底撈——我們的組織”說起 在海底撈任何一家分店,員工每天的工作量、工作強度、工作的創新和精細度都是同行業里有目共睹的,其服務態度也得到了顧客的高度認同。然而,海底撈付給員工的工資卻只是行業的平均水平。換句話說,海底撈并不僅僅是依靠高工資、高獎金等收入來激勵員工的。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員工心甘情愿地,長期處于高昂的工作狀態呢? “海底撈——我們的組織”是商道欄目的一檔節目。在訪談全過程中,無論是老板、管理層或普通員工都會告訴你,“海底撈”是我們自己的組織。我們“用自己的雙手改變自己的命運”,我們為自己的組織工作、為自己的前途和夢想工作。 海底撈的員工基本上由“農民工”組成,包括老板張勇本人。他們希望能在北京有落腳地,希望子女接受北京大城市的良好教育,希望父母能過上大城市的生活。但是大家十分清楚,光靠個人力量不可能實現夢想,要想達到目標,必須組織起來,借助“組織的力量”實現美好愿望,必須打造和依靠——“我們自己的組織”。 正是擁有共同夢想、需求、處境和能力特征的群體,為海底撈的建立、生存和發展奠定了強大的文化基礎,為后來一系列的組織設計、管理機制、文化建設、領導力發展給出了明確的指導思想——“打造我們的組織,幫助成員用雙手改變命運”。正是這個指導思想和機制的推動下,“海底撈”確保了組織競爭力和市場地位的持續提升。 共生型文化的內涵 小知識 “共生”一詞,最早形容自然生態系統中,各物種之間的和諧、平衡的共生關系。在企業實踐中,“海底撈”的案例向我們彰顯了企業與員工風雨同舟、甘苦與共、和諧共生的企業文化。它作用于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以員工心里契約形式,影響著他們的敬業度,促進企業和員工共同成長。當今,企業面臨的生存環境越來越嚴峻,競爭白熱化、業務同質化讓管理者目光開始轉向企業發展的軟實力——“企業文化”的打造上,共生型企業文化的提出,也給了很多成長中、對人才求賢若渴的企業許多啟示。 共生型企業文化,從積極的正能量方面,影響著組織上下級之間、同事與同事之間的合作關系。在和諧、共生、同達成的組織氛圍中,企業與員工、老板與員工是利益的統一體。員工將企業的興衰榮辱與自己的命運聯在一起,主動為企業出謀劃策、發光發熱,借助“我們共同的組織”完成“大家共同的夢想”。 共生型文化的構建障礙 共生型企業文化對于眾多致力于組織建設的企業來說,無疑是值得推崇的。然而,這種理想的企業文化和勞資關系卻不多。我們總是經常聽到老板的抑郁或員工的抱怨,老板埋怨員工工作不自覺、不努力、不愿意付出;員工認為是老板要求高卻太摳門。在涉及效率低下和勞產率低的問題上,員工覺得是企業激勵不到位,才使自己工作無動力、無熱情;而老板又把問題歸咎于員工責任心不夠、工作不到位,才導致企業盈利困難。激勵是要成本的,一味要求激勵,支出從哪兒來? 其實,我們完全體諒和理解老板和員工,雙方站在不同的角度和立場上無可厚非。企業是以盈利為目的的社會組織,員工需以自己的勞動付出等價獲取企業支付的薪資。員工在組織中的價值創造,是取得報酬的前提,不投入、不努力卻希望薪資不斷增長是不合理的。同樣,要求所有員工都像老板一樣勤勤懇懇、不計回報投入工作也是不切實際的。老板把企業當自己的家,更多的是老板的事業,是老板的成就感和安全感所在。而員工特別是民營企業員工,穩定性差、職業安全感偏低、流動性大,對企業的歸屬感可能也不會像老板那樣強。有些老板把對自己的要求,強加給員工,希望員工和自己一樣任勞任怨,為公司的發展殫精竭慮,最后會發現這往往只是自己一廂情愿的想法。 共生型文化的構成基因 共同關注 共生型企業文化可追溯于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人本共生思想。作為優秀的企業文化存在于各類組織中時,它強調對目標和情感的共同關注,強調平等、信任和相互尊重。在這樣的企業中,老板和員工間利益的沖突、上下級間的身份差異在最大程度上被弱化,所有人都是企業的主人翁,是企業價值的創造者,都充分地享有自我發揮和自由創造的空間。共生型企業文化的四大構成基因包括: 基因一:戰略自信。戰略自信才能彰顯戰略定力,它使企業上下對企業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一旦戰略定位和目標清晰,企業會堅定不移地朝著既定的方向走下去。即使企業面臨困境、發展舉步維艱,也會讓企業上下相信,困難只是暫時的,僅是企業通往成功路上的考驗而已。只要在戰略上藐視、戰術上重視,困難終究會被戰勝。企業的戰略自信影響員工對目標達成、自我實現的信念,進而提升員工的工作敬業度和對組織的信任度。一旦員工依托企業組織,去創造價值和滿足自己各層次的需要,老板與員工的關系就不再是簡單的雇傭與被雇傭的關系,而是合作伙伴關系。只有和諧共生,才能共同達成目標,共生型企業文化則有了培育形成的可能性。具備戰略自信的企業也更有魅力吸引優秀的人才為其發展盡心盡力。因此,人們愿意在具有這種特質的企業中工作,就如同自信樂觀的人,擁有好人緣一樣。 基因二:領導魅力。共生型文化中的企業領導有著鮮明的個性魅力與領導能力,他能夠為員工樹立激動人心的使命和目標,能夠清晰地構建并描繪出企業未來發展的藍圖,激勵全體員工向企業目標奮進;能夠通過語言和行動鼓舞人心,增強組織凝聚力,具備很強的領袖特質和感召力;能夠向下屬傳達較高的績效期望,并給予充分的信任和授權,不吝于贊美和肯定,以調動員工積極性;能夠以身作則、修己以敬,敢于擔當,失敗常歸咎于自身一個人的失敗,成功則歸功于團隊的成功,極富責任意識和同理心。領導風格、領導行為潛移默化地影響和塑造著企業文化的表現形式,領導者主導企業文化建設,企業文化又反過來影響和約束領導行為,從這個意義上講,共生型企業文化與共生型領導特質、領導行為是正向協同的關系。 基因三:機制公平。機制公平是共生型企業文化形成的根基,是制度保障,它確保共生型企業文化引導下的企業行為公平、公正。在管理體制健全的企業中,所有的員工都能通過自己的付出和價值貢獻平等地獲取所得。企業和員工在組織長期經營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無形而牢固的心理契約關系。共生型企業文化強調企業與員工間的信任,信任關系基于組織管理機制內容與程序設計的公平性和完善性。員工的利益不需要,也不能通過“玩手段”去實現。員工能很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付出,可以得到什么樣的回報,員工感到自己和企業是一體的。正確的價值觀為企業行為設置邊界,企業對員工行為導向的結果做出公平的承諾,通過管理活動中各種機制、體系的構建來保障這種承諾的權威性,以鼓舞員工士氣,激發員工與企業同呼吸、共命運的主人翁意識,企業成長與員工成長也會互動共生。 基因四:人性尊重與包容。人性的尊重與包容是共生型企業文化的核心。企業文化只有基于人性本原,才能真正做到以人為本。人都是有感情的,特別是普通員工,更希望從領導那兒獲得尊重和關愛,得到后會更主動、更努力地投入工作。共生型企業文化影響下的許多優秀企業,是將尊重人性作為管理行為的基礎考量,員工是企業所有經營要素中,最具創造力同時也是最有價值的要素。強調人性的尊重與包容的共生型企業文化,會為企業贏得更多的“人力資本”優勢。即使企業面臨危機,也人心不散、風雨同舟。 在共生型文化人本價值導向下,組織管理會更有效果,員工關系、勞資關系會更加和諧。只有員工幸福了,才能快樂工作,才會有員工對企業的忠誠與敬業,只有企業充滿活力和正能量,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才會獲得生存與發展,最終共同前行、共同幸福。 來源:企業文化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