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新華社以《“1+1+1>3”——湖南長株潭城市群一體化發展啟示錄》為題,聚焦長株潭城市群一體化發展取得的突出成績,認為10年來的深度融城已催生了中部“超級板塊”。
自2007年長株潭城市群獲批全國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以來,長株潭城市群一體化加速推進,5大國家級發展平臺齊聚長株潭,融城和協同效應進一步顯現,全省發展的“火車頭”作用進一步凸顯。
深度融城,改變百姓生活 2017年12月26日,長株潭城際鐵路全線貫通。一條城鐵,三地連城,近百公里,半小時互通,如今,這樣的融城生活已成為長株潭三市居民的生活常態。 家住長沙、工作在株洲的劉承斌見證了10多年來長株潭一體化帶來的“交通巨變”:以前往返三市主要靠城際大巴,單程起碼一個多小時。現在選擇太多了:可坐高鐵,長沙出發15分鐘到株洲,16分鐘到湘潭;可坐城鐵,半小時通達;還可坐公交,幾分鐘一趟,一張公交卡三市通用,便利實惠。往返長沙與株洲多年,劉承斌感覺“越來越快捷,越來越方便,和居住工作都在長沙的朋友沒什么兩樣。” 作為城市群一體化的重要標志,迄今,長株潭三市已形成涵蓋高鐵、城鐵、高速、城際快速道、公交、航道等在內的立體交通網絡,實現“域外大聯通,域內微循環”。 省長株潭兩型試驗區管委會工作人員講述起三市“斷頭路”被打通的故事:同一條道路,在長沙境內叫坪塘大道,湘潭境內叫九華大道,連接處卻成了“腸梗阻”。在有關部門和三市共同努力下,2016年,有9條這樣的“斷頭路”被打通并統一命名。坪塘大道、九華大道合二為一成為潭州大道。今年,長株潭將繼續打通仍然存在的8條“斷頭路”。 交通融城的同時,長株潭三市公共服務一體化加速推進。出臺戶籍管理制度改革意見,統一了在三市務工、經商落戶條件,實現三市居民戶籍低門檻自由遷移;三市養老金發放和醫保結算實現一體化,退休人員養老金領取資格互通互認,三市定點醫保醫療可異地就醫異地即時結算;簽署文化交流合作協議,探索建立三市教育資源優勢互補的發展機制…… 環境同治,呵護青山綠水 每天,覆蓋全域的“天眼”系統,通過衛星緊盯長株潭生態綠心范圍內每一塊土地的變化、每一起破壞生態的行為。 這片522.9平方公里的綠地,是長株潭三市的重要生態屏障,也是湖南兩型社會改革建設的重要標志。 多年來,湖南將綠心保護擺在突出位置,先后出臺《長株潭城市群生態綠心地區總體規劃》《長株潭城市群生態綠心地區保護條例》,將“綠心”絕大部分區域劃為禁止開發區和限制開發區,用地方立法保護一片綠地,開全國先河。 下大力氣補齊生態欠賬、執行最嚴格的產業準入、在保護與發展之間尋找平衡……“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長株潭城市群生態綠心。”這樣的誓言已內化為長株潭三地的自覺選擇。綠心保護條例實施以來,省、市共完成人工造林9000多畝,封山育林近20萬畝,森林覆蓋率上升為44.74%,比2008年提升3.99個百分點。 早在2006年,湖南就出臺《長株潭環境同治規劃》及共同的產業環境準入與退出政策。環境同治的力量,在湘江綜合保護治理中顯得尤為突出。 長沙坪塘、株洲清水塘、湘潭竹埠港——幾年來,這3個被列入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治理重點區域的工業區,經歷著一場重生式的大改造。坪塘21家企業全部退出,清水塘193家企業進行了退出、搬遷、升級,竹埠港28家化工企業全部關停,徹底切斷污染源頭,“退二進三”“騰籠換鳥”,三大工業區脫胎換骨,未來將蝶變為現代生態新城。 一系列“重拳”出擊,湘江治污成績斐然:湘江干流水質總體為優,魚類資源量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遞增。 產業集群,打造高品質城市群 2017年12月,中國動力谷展示中心在株洲開館,這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動力產業專業展示館。以軌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車三大產業為支撐,株洲正全力打造中國動力谷。 城市群的發展必須依靠產業群支撐,湖南用產業集群的思路推進長株潭一體化,立足產業分工、優勢互補,重點圍繞長沙創新谷、株洲動力谷、湘潭智造谷建設,建設了一批優勢產業基地。幾年來,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移動互聯網、裝配式住宅、汽車制造等一大批新興產業發展方興未艾,引領長株潭產業邁向中高端。 依托核心技術競爭力,長沙工程機械、株洲軌道交通、湘潭礦山裝備等產業集群躋身國內乃至世界前列。株洲軌道交通成為全國首個過千億的軌道交通產業集群。節能環保、生物產業、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呈現出規模化、高端化、集聚化的發展態勢,增加值年均增長17.4%。 今天的長株潭城市群,聚集了5大國家級金字招牌:長株潭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長株潭自主創新示范區、湘江新區、長株潭衡“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群、“寬帶中國”長株潭示范城市群,湖南核心增長極的地位進一步凸顯:2017年,長株潭三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5171.67億元,占全省GDP總量比重達43.8%。 省長株潭兩型社會試驗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易春陽表示,當前,長株潭城市群發展已進入邁向基本現代化的新時代,要進一步整合資源要素,破解瓶頸制約,把長株潭城市群建設成為更具國內競爭力、國際影響力的高品質現代化城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