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放中創新、在創新中開放,把創新和開放作為湖南發展的車之兩輪、鳥之兩翼。”2016年11月,湖南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確立了“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這是湖南貫徹五大發展理念、把握“一帶一部”定位、擔當中部崛起引擎的主動作為,也是基于“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的創新傳統和基礎、借鑒發達地區經驗彌補內陸開放短板的客觀選擇。
辭舊迎新,三湘大地煥發生機。過去的2017年,湖南省針對“創新引領”和“開放崛起”精準發力,經濟運行展現了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穩中趨優的良好“氣質”,預計全年GDP增長8%。當中,創新力量在蓄積、開放水平在提升,猶如“雙引擎”一般,驅動湖南經濟邁向新時代高質量發展。
抓源泉 創新引領增長
“2017年營收增長近一倍,效益增長超一倍。”兩年前還是虧損的湖南工程機械巨頭山河智能,如今已實現了從止損到盈利的“逆襲”。“先導式創新模式讓我們擺脫了下行調整周期。”公司總經理夏志宏說。
用于冶煉爐的推料車,僅兩個月就完成產品研發到交付;節能高效的混合動力挖掘機可省油20%以上……在全球工程機械行業深度調整期,山河智能依靠深厚的技術積淀和創新意識,根據客戶需求研發“短平快”產品,有效對沖了傳統產品的萎縮。
創新,從來就是經濟增長的源泉,是支撐產業繁榮的永恒動力。對“先天”不占優的湖南而言,創新是改變發展命運的希望所在。
劃出全省科技創新重點明確責任分工,部署加大全社會研發投入行動計劃,設立聯合基金確保科技資金使用更加聚焦、協同、高效,率先全國設立創新獎以讓“全面創新”理念深入人心,實施長株潭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三年行動……2017年湖南舉全省之力抓創新。
深知企業是創新的主體,湖南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的技術創新體系。“制造強省”資金每年優先支持30項關鍵技術攻關、100項重點新產品開發、100項目重點專利技術轉化。首次實施52個創新創業技術投資項目,以1.5億元財政資金撬動了38.6億元社會資金。
創新氛圍日益濃厚,創新機制更加靈活,創新成果推陳出新,實打實地“引領”了2017年湖南經濟的增長:移動互聯網、航空動力、激光陀螺、北斗衛星導航等一批產業新增長點“百花齊放”;創新引領的新動能迅速壯大,新增國家級、省級高新區12家,新增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產業技術創新聯盟125家;產業發展中高端化日趨明顯,2017年前11月全省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5%,技術合同成交額增長80%,科技進步貢獻率預計升至55.9%。
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企業及專項數量居中部第一,博世汽車長沙工廠成為全國首家德國工業4.0標桿企業,移動互聯網產業年均增速超40%……省會長沙已成為中部乃至中國智能制造當之無愧的創新高地。
“磁懸浮、虛擬軌道列車、無人駕駛電動大巴……無論企業大小、產業新舊,湖南整個社會的創新意識明顯增強,不斷有新產品推出來。”湖南省經信委主任謝超英說。
補短板 開放帶動崛起
新年前夕,湖南省開通了首條定期國際全貨機航線——長沙至胡志明市貨運航線,以滿足黃花綜合保稅區入駐企業環海漁業對貨運通道的需求。這也讓長沙黃花機場的進境冰鮮水產品口岸功能愈加凸顯。
在談項目200多個、注冊企業120多家、投產運行企業超60家、預計實現進出口額8.5億美元……這個臨空型綜保區封關運行僅半年,就一躍成為湖南開放型經濟的“橋頭堡”。
不沿邊,不沿海,內陸省份的區位缺陷,成為湖南經濟發展的短板、競爭的劣勢。開放是湖南的必然選擇,惟有深度開放才能讓內外部資源要素互動起來。過去一年來,“開放”被湖南賦予了帶動崛起的重任。
據湖南省發展開放型經濟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商務廳廳長徐湘平介紹,湖南設計了“1+2+5+N”的開放崛起推進體系,圍繞開放崛起的戰略思想、考核辦法等出臺了系列制度,以問題導向實施對接500強、對接新絲路、對接自貿區、對接湘商會、對接北上廣等五大專項行動,并輔以各市州、部門的系列配套措施。同時,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三年行動計劃。
在開放崛起“元年”,從經濟中心長沙,到泛珠合作前沿郴州,再到相對落后的湘西,一次開放的“革命”在三湘四水全面鋪開。長沙“拿下”全國第7個國家級臨空經濟示范區,郴州出口加工區升級綜合保稅區,衡陽、湘潭、岳陽城陵磯等綜合保稅區封關運行,湘歐快線發運班次和總體運營水平進入全國五強,粵港澳企業“鏈條式”轉移到郴州,長沙關區通關時間壓縮三分之一以上,湘西進出口增速名列前茅……
全面開放的浪潮,讓湖南收獲了碩果:2017年前11月,實現進出口總額2161.8億元,同比增長49.2%,增幅居全國第二,其中高端制造業產品占出口額超98%;1400多家企業“走出去”,對外投資額居中部第一;新引進世界500強投資項目23個,投資總額576.8億元;海關特殊監管區數量為中西部地區之最。
從深圳轉移至郴州的鎧楠珠寶首飾總經理胡端紅說,郴州臨近粵港,廠房、人工成本較低,加之通關效率高,目前已把出口業務的一半生產線轉來,未來打算將總部也遷過來。
“過去一年來,湖南開放型經濟的主要指標呈現追趕式跨越發展態勢,開放發展基礎進一步夯實,短板正在逐步縮小,正從內陸大省向開放強省華麗轉身。”徐湘平說。
求質量 其時已至,其勢已成
日前,長沙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傳出消息:2017年長沙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200億元,增長9.0%,成功躋身“萬億俱樂部”。
作為湖南經濟“領頭羊”,長沙增長取得關鍵突破,標志著湖南轉向新時代高質量發展階段,其時已至、其勢已成。
記者梳理發現,過去一年湖南經濟發展質量已然“穩中有變”。
一是經濟結構更優,企業效益更好。2017年前11月,一二三產業占GDP比例進一步優化為11.3%、41%和47.7%。規模工業企業利潤突破1000億元,增長24.1%。
二是,經濟運行更穩,內需更活。去年前10月,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居中部第一,代表市場景氣的民間投資更是大增14%,比去年同期快11個百分點。網絡購物、移動支付、共享經濟等新消費、新業態迅速壯大,電子商務交易額增長35%。
三是,營商環境更好,內生動力更強。持續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2017年取消行政許可34項,清理規范省政府部門行政審批中介服務27項,2500多家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
受訪干部群眾及專家認為,湖南經濟發展質量更優,正是受益于“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的推進。創新動力的注入,開放短板的彌補,共同催生了發展的變局。
“這一戰略十分精準,抓住了湖南發展的主要矛盾,針對性強,指向性明確。”謝超英說,2017年湖南有4000多家企業受到“去產能”等影響,但經濟依然總體平穩,這與創新帶來的產業引領作用分不開,與發展模式與思維理念的開放分不開。
保持創新活力才有持續增長動力,彌補開放短板才能激發增長潛力。湖南堅持“雙輪”驅動,高度契合了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是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生動實踐。長沙市委黨校政法調研部主任、副教授余敏說,創新與開放是新時代主旋律的重要內容,對湖南而言,追求高質量發展,創新與開放“雙引擎”不可或缺,當是永恒的主題。
展望2018年,最近召開的湖南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按照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堅持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構建全面創新、全面開放新格局,增強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的動力支撐。“保持戰略定力,不折騰、不懈怠,讓創新基礎更穩、創新能量更大,讓開放水平更高、開放內涵更深。”湖南干部群眾的共同心聲,是希冀也是信心。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作者:鄒云 陽建 張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