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南岳
文/賀同新
滾滾紅塵,多年以來,我經常在夢中攀登這座高大的名山,我在一個又一個夢中醒來的時候,發現十個春天已倏忽而過。夢仿佛被雨水打濕。
不管站在任何一幅中國地圖前,我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落在湖南,凝望的重心則往往落在南岳衡山——在走遍全球的滄桑旅程中,我常常在無數標志性的景觀或建筑面前走神,甚至在旅館的陽臺或床鋪上小憩時,也企圖眺望我的衡山72峰,仿佛站在祝融峰之巔,觀春花之燦爛 ,看夏云之奇幻,望秋日之絢爛,賞冬雪之妖嬈,看湘江之北去,看一段又一段久遠的歷史。
衡陽和長沙,相隔不遠的兩個城市,已成為我的倆個胸房,他們陪伴我一起呼吸。
10年前,我告別雁城,但內心里無法告別我對衡山——中華山岳的五大代表之一——長江以南唯一的一岳的南岳的那份情懷,每每想起在雁城,在南岳度過的美好時光,微笑總會不由自主地涌上我的臉龐。
1996年11月,我從回雁峰(八百里南岳衡山第一峰)頭下來,告別雁城衡陽。時屬深秋,陽光和森林的香味將南岳擁抱得云蒸霞蔚。我驅車北上,和煦的秋風一路吹拂,南岳山腳下一群古樹,那么生機勃勃地與我點頭惜別,讓我的思緒很自然順著她們根的方向朝著歷史的深處伸展。
一
北京天壇供奉的神位有天帝和少數地上的神仙 (只有五岳),朝南的牌位就是南岳。
如果說張家界是絕美的風光片,那么南岳就是一部讓人久讀不厭的好書,一部令人震撼的經典大片。在這部大片中,我經常感覺到中華民族歷史的滄桑和文化的厚重。
南岳大廟則是《南岳》的片頭——
"金檐疊拱,丹青晃明麗之光,龍角云楣,金碧混煙霞之色",沉醉于這種無與倫比的莊重與輝煌,腳步因贊美而無法邁開。踏進這座江南最大的廟宇,一種王氣神光撲面而來,一種歷史的厚重感瞬間彌漫心頭,驀然發現,神仙天子與南岳的淵源由來久矣!
因為她"揚北方宮廷建筑之雄,存南方園林建筑之秀,布局嚴謹,氣勢宏偉,一如帝王之居"。帝王之居,當然如皇宮一般的華美,大廟主殿圣帝殿31.11米的高度,在五岳的神廟中是最高的,甚至超過紫金城的太和殿。因此在南岳古鎮的建筑規劃中,不但是整個南岳的最高建筑物,而且高出南岳古鎮所有屋頂,以顯示其至尊地位。
到了唐玄宗,封南岳神為“司天王”;至宋真宗,南岳神則被封為“司天昭圣帝”,南岳夫人也被封為景明皇后。既封了帝位,“則取帝居”,南岳大廟的規模日益擴大。
到了元代,蒙古人為了鞏固在中原的統治,元世祖忽必烈出手大方,封南岳神為司天大化昭圣帝;可是到了明太祖朱元璋,為了顯示其改朝換代的雄心,竟下詔取消南岳神各種封號,改稱南岳衡山之神。
清朝的帝王則從康熙到光緒,6位皇帝共頒牌匾7塊,康熙2塊,“光輔紫辰”,“永峙南維”,雍正“功宏育物”,乾隆“靈耀南云”,嘉慶“宅南標極”,同治“銓德鈞物”,光緒“黃離永吉”,現都掛在圣帝殿的門前。其中康熙本計劃南巡南岳,行宮都已備好,不知何故沒有前來,愧疚之余,賜南岳《龍藏》一部,又親撰《重修南岳廟記》,全文297字,開篇為“南岳為天南巨鎮上應北斗玉衡亦名壽岳……” 現今在大廟御碑亭的青石碑上可以得見。
然而,檢點歷代宮庭對南岳的封號和牌匾,我發現只有宋徽宗書寫在南岳廟街牌坊上的“天下南岳”,才真正完整道出了南岳的神韻,才正確評價了南岳在中華山岳中的崇高地位。
為什么一代代帝王要來南岳祭祀,要敕建整修廟宇?因為他們只是通過這座山和廟,與神對話,與神交接,借此昭告天下:讓他治理天下是上天的旨意,名正言順。南岳是天下的名山,天下只有一個南岳,天下是帝王的天下。
“百代衣冠不絕,千秋葅豆常新。”江南廟宇之首的南岳大廟,終日香火綿延繚繞,空靈的木魚之音寓意源遠流長!風過樹靜,世人眼神中那份躁動的思緒一一降落。
二
南岳,就這樣讓我迷醉傾倒,我站在山風的對面,輕輕吸一口氣,就會吸進一兩首充滿豪情靈氣的詩詞歌賦, 吸進三五縷令人回味不已的米酒醇香——讓南岳在我的醉眼里魅力無窮。我站在湖湘文化的源頭尋覓著,掬一捧小心翼翼地品嘗,味道是如此甘甜而又綿長。
王船山的身影宛如在世,這位1619年出生于南岳回雁峰麓、被稱為堪與黑格爾相媲美的思想大家,他倒下便成為中華民族的文化昆侖。“清風有意難留我,明月無心自照人”;“船大裝今載古,山高頂天立地”,他目光所及的讓后來者自愿流淌攀登的汗水,《船山全書》讓后世讀者的靈魂都重新塑造了。近古中國、特別是湖湘一大批經世致用、胸懷天下、綽厲敢為的人物,如曾國藩、左宗棠、彭玉麟、魏源、毛澤東等,都曾經吮吸過他的思想乳汁。站在祝融峰巔,西望船山故居湘西草堂那株名為“楓馬”的樹和一縷叫做“怒龍”的藤,草堂里陶澍題寫的大匾“岳衡仰之”透出莊重肅穆;胸中蕩涌著青年毛澤東的意氣豪情:“云開衡岳積陰止,天馬鳳凰春樹里;年少崢嶸屈賈才,山川形勝曾鐘此!”
在船山夫子的身前身后,進入我眼簾的南岳人和曾經為南岳把豪情抒發得難以被磨滅的有:羅榮桓、毛澤東、齊白石、夏明翰、朱熹、張栻、胡安國、范仲淹、陳子昂、宋子問、張九齡、李白、杜甫、劉長卿、韓愈、王勃、賈誼、陸機……
他們的文字是南岳身體的羽毛,羽毛積成了翅膀,使“南岳獨如飛”!是他們以詩詞歌賦的形式讓南岳在歷史的長河里舞蹈。從漢魏至今,這種舞蹈的伴奏聲就一直未曾停下。于是,思想大家魏源發出了驚乎天地的詠嘆:“恒山如行、泰山如坐、華山如立、嵩山如臥,唯有南岳獨如飛!”
公元1167年11月,理學泰斗朱熹與當時著名哲學家張栻、名儒胡安國一起暢游南岳。這7天里,三人相互唱和,賦詩149首,全部收入《四庫全書》。
這些年來,我幾乎每天在文字和田野中間行走,歇下來,喝一杯清茶,常把夜色坐深。往往不經意間思緒又馳騁于南岳峰巒溝壑,穿行在一草一木的神韻中,沉呤起古人的詩辭歌賦,與他們人影相隨,共赴文學盛宴。
詩仙李白,人未到南岳。就寫了二首詩,其一《將游南岳》:“水色夢沅湘,長沙至何窮。寄書訪衡橋,但與南飛鴻。”表達其迫切心情。其二《送陳郎將歸衡山》:“衡山蒼蒼入紫溟,下看南極老人星,回飚吹散五峰雪,往往飛花入洞庭……”秋天的時候,李白終于到南岳一游,對方廣寺最鐘情:“圣寺閑棲睡眼醒,此時何處最幽清?滿窗明月天風靜,玉簪時聞一兩聲。”
南岳的月光,已照耀著千里之外的李白,他浪漫地將酒和月光飲下,化成了千古不朽的詩行。
詩圣杜甫也是未到南岳,先從泰山《望岳》,“蕩胸生層云,決呲入歸鳥;未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到了衡山之首的衡陽,正逢兵荒馬亂之時,帶著全家老小投奔老友,尋老友不見,在南岳第一峰回雁峰下失之交臂。一連寫下9首詩。“君不見瀟湘之山衡山高,山巔朱鳳聲嗷嗷。”
南岳峰巒,搖曳著杜甫已經滄桑的心,頓悟到生命皈依自然的博大,生發出壯懷激烈的吟唱。
王夫之4300余字的《南岳賦》,反復地吟誦贊嘆南岳“軒軒堯堯,以捫銀漢”、“天地悠悠,云山蒼蒼。”
南岳的土地,浸泡著王夫之的思想之根,根深盤扎,他衍生的人文精妙和深邃,有如大樹之枝葉,交柯出倚云的翠蓋,庇蔭和影響著一代代人。
那位東漢的巨匠蔡倫,讓我輩虔誠地看著他以坐和立的姿態靜穆地守在南岳山麓的古城耒陽,一座紀念園和一個科技發明家廣場,表達了家鄉人們對他的景仰,他被世界公認為一座推進人類文明的里程碑!是啊,沒有他,就沒有紙!如果沒有紙,在晚了1000多年后西方人才學會造紙的那1000年,中國歷史會怎樣寫?
南岳的風水,給了蔡倫的神思玄機,他那如長空閃電的靈感,架設了人類文明的彩虹,至今還氤氳著綿延不絕的馨香。
唐代三朝宰相鄴侯李泌,在南岳三次出山,三次隱居,歸老南岳,至今留有鄴侯書院和他親書“極高明”的高明臺,“高無見頂相,明不借他光”。
南岳的煙雨,給予了李泌的生命歸宿的滋潤,他的“極高明”就是入世出世的最后的涅磐妙心。
被號稱為中國最后一位大儒的曾國藩感言:“天下書院楚為盛,楚之書院,衡岳為盛!”一座南岳山,肩挑宋興之初四大書院之二座——石鼓書院和岳麓書院,難怪南岳被宋徽宗稱為“文明奧區”。
南岳的內質,造化著曾國藩這位中興名臣的剛秀,他思想之河源古溯流,飛濺起一簇簇閃光晶瑩的浪花而綿延不滅。
可以說,還有一串串閃光的名字,在歷史的回響中震動,他們的靈與肉無不受到南岳山水的熏陶和恩澤,他們自我塑造的過程,也就是吸納了南岳內在的精華,從而成為一代人杰被人景仰。
三
我的前世今生,不是南岳的一株蒼松,就是南岳的一介山民。
我的匆匆腳步走遍天涯海角,我的感覺記憶經常逗留在南岳。今天,順看南岳那種飛翔的姿勢,你隨我以一位游人的目光蜿蜒而下,南岳的山、水、泉、洞依然一心一意地以一種獨特的風韻相迎。山色獨秀、山勢如飛、裊裊煙火、暮鼓晨鐘,將古、秀、險、奇、幽集于一體。
生態福地——林深葉茂,五岳獨秀,天然氧吧,氣候宜人,南岳山麓的雁城衡陽是大雁回留、宜游宜居的城市。21世紀,環境是全球的追求,生態是人類的向往。我每年都要去南岳,在這個大氧吧里洗濯我的肺和腦。宋徽宗巨書“壽岳”二字現仍留金簡峰上,回雁峰上有壽佛殿,駕鶴峰上則有全球最大的鼎——萬壽大鼎。衡山是足以予人健康之山,康者壽,此南岳稱“壽岳”來由之一。
文化重地——拜謁南岳,驅車亦或步行,盤桓而上,一路就在文化里行走,自己則化身一個瘦小的漢字,恭恭敬敬站在那里,不敢有絲毫的張狂自大。敦煌一地,形成了今天的一個大學術分支——《敦煌學》,南岳,也完全有資格形成一個龐大的學術系列。文明奧區,名人輩出,人杰地靈,和諧大氣,雍容大雅,衡山是湖湘文化的重要源頭和濫觴之地,是足以予人智慧之山,智者壽,此南岳稱“壽岳”來由之二。
宗教圣地——南岳是南禪的“祖源”(現磨鏡臺仍留勝跡),道教三十六洞天之第二位,黃庭觀是東漢名道魏夫人(華存)升天之所。南岳是中國南方名副其實的宗教文化中心,是中華文明的始祖之神帝嚳(葬于南岳七十二峰之一雨母峰)、祝融、嫘祖(黃帝之妻,葬于南岳七十二峰之一岣嶁峰)駐足的神靈之地。南岳福嚴寺有“天下法院”之譽,它有一幅名聯“福嚴為南山第一古剎,般若是老祖不二法門”。南岳就是南山。“談禪宗不得不談南禪,談南禪不得不談南岳,南岳是出祖師爺的地方”——趙樸初老曾經為南岳宗教確定至尊地位。2005年,我去過佛祖釋加牟尼的家鄉,那里有世界各國建設的佛寺,其中國寺中的方丈就是南岳高僧弟子,從側面驗證了樸老的說法。 南岳有全中國乃至東南亞最壯觀的朝香場面,一天內香客達20萬之多,無愧于“東南亞大靠山”的擔當 ,是足以予人心靈依歸的寧靜之山,靜者壽,此南岳稱“壽岳”來由之三。
天下南山三十六,壽比南山屬南岳。
2003年9月,江澤民同志視察南岳,欣然題書“壽岳衡山”,再次見證南岳作為天下壽岳的尊榮。
四
一千年、一萬年過去了,能夠讓人銘記的東西有多少?忘記的,會忘記;銘記的,會銘記。因為,銘記應該有銘記的理由!
一場民族之戰使他們倒下,留下了讓后人飲泣的事跡。
他們,就是令我們銘記的為民族存亡而戰斗、而犧牲的英烈們。
我肅穆在忠烈祠前。正午熾烈的陽光,照在我的心靈。隨手拾起一片陽光,它的里面燃燒著60多年前憤怒的火焰。當中華民族處在日寇入侵的危難之中,南岳沒有選擇沉默。1938年至1941年,蔣介石召開了6次抗戰的戰略戰術軍事會議,指揮湘北及華南會戰,要求整訓軍隊,抗擊日寇。這些會議,讓多少熱血青年朝著罪惡開火?我無法統計,那么多年輕的生命為了一個民族的存亡化為英魂。
多么神奇而又悲壯的南岳!連日寇的飛機飛臨她的時候都因為漫天的白云而迷惘和恐懼而歸。
南岳寬大的胸懷,讓抗日救亡運動中的國共合作形成了難得的水乳交融之境。周恩來、葉劍英、郭沫若、田漢等人在南岳為民族培養了大批抗日游擊骨干,在那場慘烈的救亡運動中,他們振臂的定格,是歷史的財富,是民族的珍藏。
在周恩來等感召下,普通但不平凡的南岳僧眾們也做出了令菩薩神仙都要驚訝萬分的舉動,他們在巨贊、暮茄、寶生、空邊等法師的率領下,“下馬學佛,上馬殺賊”; “勇敢地把自己的軀殼,放到抗日的烈火中去焚化。”他們入定般的坐禪,化為振臂一呼的怒金剛,正乃是善惡分明之壯舉。他們的手臂,是南岳鋼枝鐵骨的叢林,他們的身軀,是南岳堅挺的青山。正因為此,宋美齡1943年在美國國會演講時,也以南岳僧眾的抗日精神來感動美國國會的議員們。
南岳第一峰下的衡陽城,抗日戰爭中曾經發生過最慘烈、最以少勝多、最讓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可歌可泣的衡陽保衛戰。方先覺的第十軍1.8萬人依托衡陽市民抵抗了日寇10多萬軍隊48天的瘋狂進攻。衡陽城市在這場戰爭中沒有保住,只剩下3間石頭房子沒有倒塌,但中華民族的精神脊梁永遠堅挺,民族自強的精神永遠昂揚。因此,衡陽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南岳是一座英雄的山。
這些會銘刻在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心靈,作為心系南岳,崇敬南岳,熱愛南岳的一員,這些也早已化入了我的靈魂!
無論走到哪里,南岳都是我的精神家園,我的強大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