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才奠基長壽公司
始建于1958年的湖北風機廠,2004年改制為民營企業,去年與湖風機械制造有限公司聯合重組,成為中南地區最大的鼓風機、通風機生產企業,亦是湖北省52個產業集群之一的廣水風機產業的母體和龍頭。1月至7月,完成產值1.2億元,利稅3000萬元。“用13年時間做到100億,籌備上市,融資10億。”劉書鵬說,但完全靠風機產業顯然不夠,風機產業全國市場總量如今在500億左右,出口大約為100億。
作為湖北省風機廠有限公司的關聯產業,生產化工產品的雙雄催化劑公司也將承擔起擴張的重任。“目前國內眾多小化工廠、小氮肥廠面臨環保壓力,如果收購一個廠需4億,產值可做到8億,收購10個廠就是80億。所以,最重要的問題就是人才,我們要打造人才的黃埔軍校,為將來的擴張打牢基礎,這些人才都將成為分公司的經理。”劉書鵬說。
其實,湖北省風機廠有限公司已嘗到人才的甜頭。公司的人均勞動生產率已達50萬元,這意味著人力資源配置上,每進一個人,銷售收入就要增加50萬;固定資產貢獻率達到1:3,公司現有資產1億元,銷售收入達到3個億,在機械行業中處于領先;凈資產收益率達到25%,這意味著對股東的回報率遠高于銀行存款,可以吸引投資者繼續投入;年銷售額以20%的增幅增長,這意味著在每年固定資產投入需按比例增長,現在公司車間已滿負荷生產,訂單是交貨能力的1.5倍,急需新的固定資產投入。
企業文化要融入員工骨髓
很多民營企業,成長生存周期就5至10年。企業要長存,就要有企業文化這個核心價值觀。“企業目標高才能長遠。根據目標,找一群認同這個價值觀的人,將其當成一項事業來做。產品、管理可以復制,只有文化不可復制。”公司財務總監、企業文化建設副組長易潤林說。
67名大學生,進廠第一課是軍訓,大學時較為散漫的生活方式被嚴格的集體生活取代,期間他們還組成“軍事小組”、“家庭小組”,自我管理,使個性較為獨立的80后大學生懂得合作和退讓。
之后,企業文化培訓開始,學生們組成學習小組,討論發言,并在企業內刊上發表感想。最后是專業培訓,請華中科技大學教授開設6門課,培訓風機及化工專業知識。“6公司今年的新大學生培訓、工資投入達500萬元。”易潤林說,員工培訓一直是公司的福利,去年培訓費是80萬元,組織員工參加武漢企業文化培訓班、杭州高級總裁班培訓。公司還鼓勵技術人員每年把收入的10%作為培訓費用。
作為民營企業,湖北省風機廠有限公司黨組織、團委、工會一應俱全,每個車間都有黨小組。每逢周一,公司全體員工都要參加升國旗儀式;每天早晨的7:30,每個部門要列隊繞企業內部跑一圈。公司投入200萬元,建卡拉OK室、乒乓球室、籃球場,讓員工快樂工作,快樂休息。
“企業文化絕不只是貼在墻上的文件,而是要融入員工的骨髓,轉變為一種團隊精神和執行力。必須讓所有員工時刻體會到企業順利成長時帶來的利益和精神上的成就感,以及企業遭遇挫折時自身利益受損的緊迫感。”易潤林說,去年國際金融危機來臨時,不少員工主動要求降薪,很讓人感動,雖然公司受影響并不大,不至于減薪度日。公司推行的績效考核,每個月都會將訂貨合同、銷售回款、產值、利稅、收入5大指標分解到部門;應對金融危機,價格的降低所帶來的成本攤銷也會分解到各科室,讓員工感受到自己與企業是一個息息相關的利益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