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李民吉,男,漢族,1965年1月出生于湖南湘潭,高級經濟師,中國人民大學財政學專業研究生畢業、經濟學碩士,華中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專業管理學博士。2017年3月,任華夏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縱觀金融行業的發展,強監管、嚴合規、控風險、助實體,成為關鍵詞。金融業新生態下,銀行成績考核指標似乎也有所轉向,伴隨三季報披露落幕,轉向方向逐漸清晰,以往單純追求高增長已成為過去式,華夏銀行的“質量增長、風控升級”,已成為成績單上濃重的一筆。
圍繞質量談增長,華夏銀行追求良性發展 “資產質量是利潤生命線”,華夏銀行董事長李民吉上任以來,頻頻對質量提出要求。“發展是硬道理,但是我們要抓有質量的發展”“要圍繞資產質量談增長,不能偏頗”“要在規模、質量、效益上實現良性發展”。 在李民吉董事長的帶領下,華夏銀行多方發力,17年以來實現了提質增效。最新的華夏銀行三季報顯示,2017年前三季度,華夏銀行營業收入達500.72億元,同比增長5.2%;實現中間業務收入163億元,同比增長40%;存款余額達14,152.73億元,較年初增長3.4%,比去年同期快1.9個百分點。 “所謂有質量的增長,從這兩年看,一是抓好有質量的存款量增長;二是要抓好有質量的資產配置結構”,在李民吉看來,按照華夏銀行目前的情況,實現上述兩點“有質量的增長”,首先要堅持“存款立行”不動搖,但存款必須是有質量的存款,“形成倒掛的存款沒有意義和價值”;其次就是注重包括產品結構、區域結構、客戶結構的高質量增長。“只有這種情況之下的增長,才是有質量的規模增長”,李民吉稱。 事實上,到2017年恰巧成立25周年的華夏銀行,已在行業中形成了一定的比較優勢,首先,作為我國第一家金融資本與產業資本融合的上市銀行,華夏銀行在市場競爭力和資本補充上都有自己的優勢;其次,長期注重質量效益型發展,華夏銀行客戶穩定而廣泛,中小企業金融服務方面是其多年積累的特色和亮點;第三,華夏銀行金融科技和互聯網金融的介入走在行業前端。 當然,在未來,華夏銀行仍將抓緊“有質量的發展”,知難不畏難,狠抓資產質量,直面困難;與此同時,“無論在資產端還是負債端,華夏銀行都將探索新方法、出實招,持續產品創新,提質增效,提高資本使用效率,研究探索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的可持續發展經驗”,這是李民吉對華夏銀行未來發展的規劃。 全面精細化管理,華夏銀行讓“不怕風險”擲地有聲 “華夏銀行是一家企業,是上市公司,要對廣大股東和投資人負責,要對所有存款人負責,要對全行所有員工負責,要推動實現股東價值、銀行價值、客戶價值的統一”,在李民吉看來,銀行是責任擔當,風控則是關乎生死的“生命線”,如何全面管好風控?華夏銀行探索最有效方式,“只有專業化、精細化管理到位,才能使我們的‘不怕風險’不成為一句空話”,李民吉表示。 在他看來,銀行經營管理中所出現的問題都是由于責任感不強、精細化管理不夠造成的。基于此,華夏銀行今年以來,更加注重全行各個層面強化精細化管理,“文過我手無差錯,事交我辦你放心”,這就是華夏銀行精細化管理的心得。“無論事前、事中還是事后,都要進行精細化管理”,李民吉強調,經營管理是要算賬的,不僅要算大賬,還要算細賬。面對經營難題,要精打細算、增收節支,無論是成本、收益還是風險,縱觀華夏銀行,還有不少可以“擰毛巾”的地方,這就是精細化管理的著眼點和著手點,在各個層面、各個環節都要加強精細化管理,把責任落實到人、把風險管控落實到每個環節。 躲過“黑天鵝”也要避免“灰犀牛”,17年以來,華夏銀行進一步強化風險統籌管理。深化授信各環節管理,采取差異化授信準入標準,對重點領域客戶實施名單制管理,加強了審批、放款、貸后、資產處置等環節的專業管理。2017年8月,華夏銀行成功發行首單不良資產證券化產品,標志著該行資產保全業務邁上新臺階。 “流動性風險就像‘心梗’,一旦出現就會對全行經營帶來致命影響”,除了全面風險的排查防控,李民吉格外重視重點突破。由此,今年以來,華夏銀行擴大流動性監測范圍,調節同業存單發行進度,提高穩定負債規模;同時,華夏銀行時刻保持市場環境敏感性,密切關注市場波動,開展流動性風險壓力測試和應急演練。事前監測預防、事中快速反應處理、事后總結經驗加強補短板,華夏銀行真正將風險底線牢牢守住。 銀行不僅要大,更要強,不僅要穩,更要優,這是李民吉半年來多次強調的理念。確實,華夏銀行依托京津冀的區域優勢,因地制宜,有條件,也有能力做大、做強、做優。“困難行要有進步”,在新領導層的帶領下,華夏銀行堅定信念,不斷創新,向著“大而強”“穩而優”的百年大行持續奮進。 對于未來,“從大局出發,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始終堅持走市場化發展道路,振奮精神、迎難而上,敢于擔當、開拓創新,確保完成全年任務,以優異成績開創華夏銀行事業發展新局面”,李民吉再次強調。 來源:金投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