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可大,湖南漢壽人,1958年5月生, 198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學文化,高級經濟師。湖南省工商聯執委常委,中國企業文化促進會常務理事,湖南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長沙市仲裁委仲裁員,并榮獲“全國關愛員工的優秀企業家”等榮譽稱號。曾任漢壽縣護城中學教師、安禾中學校長,常德地區教委、團委干事,湖南廣播電視大學行政科長、直屬分校副校長(正處級),湖南省棉麻公司副總經理、銀華大酒店總經理,湖南農科院“兩辦”副主任等職,2003年3月起任湖南開源置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兼總經理、湖南省湖湘文化產業促進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法人代表)等。
開源集團董事長羅可大
綠豆、芝麻、蕎麥、豌豆……這些不起眼的小雜糧,卻受到湖南開源集團的青睞,成為集團“戰略核心”。
這家以酒店經營和房地產開發起家的民營企業,現在卻全力在旱雜糧地里精耕細作,產業結構由原來“房地產”為主,轉型為以“農字號”為主,“房地產”、“酒店”和“文化”產業為兩翼,擁有開源和瀏陽河農業產業兩個集團,產值、利稅和員工待遇年均增長超過25%。
房地產商進軍現代農業
“誰能搶占雜糧產業化的先機,誰就會率先贏得國內外市場。”作為省政協委員,湖南開源集團董事長羅可大,曾經在多個場合大聲疾呼,大力發展雜糧產業。
羅可大帶領的開源集團,原本是一家房地產企業。2002年,羅可大放棄公職投身開源集團,當時開源還是一個處于虧損的酒店,負債近7000萬元。
作為曾經的下鄉知青、中學教師、正處級干部,羅可大的作風被人稱作“務實而不保守,超前卻不盲進”。“突破要從改制開始!” 產權制度改革是羅可大進開源后燒的第一把火,8次股份制改造,開源集團股本結構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百分之百的股份均由公司管理人員及員工持有。
開源逐步走上正軌,羅可大卻在此時提出要“轉型”。
2005年8月,羅可大用6600萬元注冊成立瀏陽河農業產業集團,選擇了旱雜糧這一細分市場進軍農業。他表示,選擇農業,一方面是因為有農村情結,希望能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另一方面,也是非常看好我省的旱雜糧產業。
旱雜糧是小宗糧豆作物的俗稱。湖南旱雜糧作物主要有玉米、紅薯、馬鈴薯和大豆,生產面積較小的作物還有高粱、蕎麥、綠豆、蠶豆、豌豆、紅豆、小麥、飼用大麥等。近年來,盡管我省旱雜糧的生產面積和總量不斷提升,但仍不能滿足市場需要。當前,我省年玉米需求量在50億公斤以上,但實際生產總量只有25億公斤,半數需要從省外調進。
羅可大認為,旱雜糧具有豐富的營養保健價值,利于發展特色食品產業;旱雜糧不與水田爭地,對生存環境要求較低;旱雜糧勞動強度比水稻低,適于現在農村在家勞動力短缺的現狀;旱雜糧具有廣闊的國際國內市場,利于出口創匯。
就這樣,一直吃著酒店經營這碗飯的開源,從雜糧地里開辟財源,逐步形成以旱雜糧產業為龍頭,房地產、酒店、文化產業齊頭并進的發展態勢。
全力打造雜糧產業鏈
一直以來,我省對旱雜糧的認識不夠,產業投入不足,此外產業鏈不全,加工技術落后,產品附加值較低。旱雜糧生產長期沒有專項投入,科研投入少,除玉米有良種補貼外,其它旱雜糧作物沒有任何生產補貼,我省旱雜糧生產企業中有帶動能力的龍頭企業較少,大部分地區旱雜糧加工仍處于收原糧、粗加工、賣成品的初始經營方式。
開源集團以有機、綠色、標準化雜糧類產品的種植、研發、倉儲、精深加工和銷售為主營業務,全力打造雜糧產業鏈。
8年來,企業制定出了綠豆、蕎麥綠色種植標準,培育出了旱雜糧產品系列優良種子;共獲國家發明專利13項、知識產權11個,注冊了“神豆”、“神洲雜糧”、“洞庭雜糧”等雜糧類商標27個,“神豆”和“神洲雜糧”均已成為中國著名品牌;具有國際先進工藝水準的雜糧面、粉、飲料、油、純凈水5條生產線已投產,年產值可達30億元;投資1.5億元建成全國雜糧類產品研發中心、年儲量3萬噸的國家甲類倉儲中心,承擔起湖南旱雜糧儲備任務。
“由于旱雜糧的產地大都地處偏遠山區,山高水源潔凈,土壤和空氣幾乎沒有受到污染,所以在綠色食品品種開發上具有天然優勢。”羅可大稱,公司始終堅持標準化種植和綠色、健康、生態研發理念,保證產品原材料的綠色、安全供應,“神州雜糧”綠豆、蕎麥、紅豆、黑豆被認定為“綠色食品A級產品”。
“我們的產品,倡導健康生活理念,特別受韓國客人歡迎。”集團管理人員介紹,目前,“神洲雜糧”已有12個網店、1100多家連鎖和加盟店,12家雜糧美食店和網絡交易平臺,并出口東南亞。
產業扶貧開辟新天地
在羅可大看來,發展農業產業,更看重的一點是有利于農業結構調整和增加農民收入。
慈利縣象鼻嘴村是開源集團選定的第一個試點村。2006年,開源分兩期投入40多萬元與50戶農戶簽訂種養殖合同,并發放生產啟動資金,組織農戶開展種植養殖生產。一年下來,開源集團在村里收購了價值超過100萬元的各類農產品。
合作成功后,開源集團開始復制并發展這種模式,在武陵山集中連片區域,以合作社的形式發展旱雜糧產業,探索農業龍頭企業參與貧困地區扶貧開發的產業幫扶模式。幾年來,以“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形式,按照統一種子、統一肥料、統一技術、統一檢測、統一收購的“五統一”模式,在全省5個市(州)成立16個合作社,帶動2萬多戶農民參與產業化經營,戶均年增收2800元以上。
與此同時,開源集團產值、稅收、員工收入年均增長也達到25%左右,現代農業特別是旱雜糧產業成為開源集團戰略核心和極具競爭力產業。集團所實施“村企共建工程”為國務院扶貧辦與全國工商聯示范工程項目,集團所實施的旱雜糧研發項目已經被省委、省政府列入省農業產業“十二五”規劃重大項目和“萬企聯村,共同發展”省級示范項目。
羅可大介紹,未來開源集團將積極參與國家實施的武陵山片區扶貧開發計劃,在自治州、懷化和石門、平江、江華等地,5年內建立育種基地和種植基地10萬畝,用產業帶動100個村發展生產。“開源集團將成為從旱雜糧研發、種植、生產、加工、倉儲、銷售到資本投資、金融貿易等的多元化集團,成為有擔當的民營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