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三十年前,長沙縣提出“搬縣城、達小康、進百強”的目標,星沙開發區全面開建,城市的發展進入了嶄新的歷史時期。三十年來,長沙縣實現了從“有縣無城”的落后農業大縣到“全國百強縣”“三湘第一縣”“中西部第一縣”“全國五強縣”的歷史性跨越,長沙經開區也已晉升為全國14強。
三十年來,長沙縣發展奇跡的背后,是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敢闖敢試,是創新創業創造的活力奔涌,更是一代又一代星沙人的接續奮斗。
在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之年,縣區吹響“三十而立再出發,二次創業攀新高”的戰略號角,提出“牢記囑托、創新實干、勇攀高峰”的戰略要求,正向著“奮力譜寫率先打造‘三個高地’、建設現代化示范區新篇章”和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新征程闊步前行。
三十正青春,星沙再出發。為進一步凝聚人心、形成共識,在縣區上下營造創新實干、勇攀高峰的干事創業濃厚氛圍,全面助力縣區高質量發展,即日起,星沙時報推出“三十正青春·星沙再出發 說出你心中的星沙精神”大型主題系列報道,聚焦“30年·30人”,深入采訪縣區各行業各領域的30位代表性人物,展現其在星沙三十年蓬勃發展的大背景下,個人的創業奮斗故事和切身感悟,暢談其心目中星沙這座城市的精神氣質,為當前和未來星沙的高質量發展凝聚干事創業、踔厲前行的磅礴力量。
【人物名片】——張躍
遠大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獲2011年聯合國“地球衛士獎”。1988年以3萬元起家創立遠大,1992年將企業搬遷至星沙。30余年來,在張躍帶領下,企業堅守“雙碳”定位,秉承“為了人類未來”的使命,堅持自主研發、使用節能創新技術,至今已開發上百種高科技產品。如今,集團下設多個子公司,包括遠大空調有限公司、遠大活樓有限公司、遠大芯交通科技有限公司、遠大芯風電公司等,產品銷往80多個國家。
【訪談面對面】
◎星沙時報記者 姜國 周順利 宋彬彬
在“F樓”的辦公室里,遠大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張躍接受了我們的專訪。這棟造型奇特的辦公樓,是遠大用最新的不銹鋼芯板技術建造而成,占地僅150平方米,空中使用面積卻達到了8000平方米。“因其無論從外部的哪個方位去看,都很像一個大寫字母F。”遠大一名工作人員告訴我們,遠大獨創的不銹鋼建筑“活樓”,不用一寸混凝土,結構、墻窗、機電、裝修全部工廠制造,現場螺栓安裝,一天交付3層。活樓模塊采用40呎標準集裝箱尺寸運輸,可無障礙、低成本運至世界各地。
遠大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張躍在“F樓”的辦公室接受本報記者專訪。 均為 章帝 攝
張躍的辦公桌上沒有電腦,擺放著各種圖紙和表格。其右側擺放了一個約1.8米×1.5米的置物盒,分成約300個小格子。約八成格子都塞滿了便簽紙,每一疊紙都寫上一個關鍵詞。最厚的一疊,目測超過100張。
這些便簽紙上關注的事項,絕大部分跟公司業務相關,視重要緊急程度,從遠到近排列。最遠擺的是過期技術、研發史等。
離得最近的一個區域,貼了一個加粗大標簽:重要即時,方便隨手處理。在張躍手邊有一張單獨抽出來的卡片,正在編寫,標題是“做成建筑環保品牌。”
這個置物盒,應該算張躍思想空間的實物呈現。我們得以一窺他精神世界的工作區域。沒有用電腦和手機進行操作,也許是年齡原因?也許這種純手工方式,可以讓思考更加專注,讓智慧更好保存。
遠大用最新的不銹鋼芯板技術建造而成的“F樓”。
本報記者:當初是什么原因,讓您選擇了星沙?
張躍:遠大創立于1988年,1992年搬到星沙,可以說是進駐星沙的第一批制造業企業。作為一家始終專注于工業創新的企業,當初之所以選擇星沙,一方面是因為這里的生態環境特別好,另一方面也是看中了這里的發展前景。如今,星沙已發展成為了一個企業眾多、產業鏈齊全的工業園區,配套率很高,也為我們從事工業原始創新創造了更好的條件。
本報記者:在星沙30年,您能否談談這座城市給您留下的一些比較深刻的印象?
張躍:應該來說,這座城市和地方領導對企業、對企業家的支持力度是比較大的。如在我們企業剛搬遷到這里的時候,經開區一些老領導總是第一時間為我們解決各種問題,給企業的快速成長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各種手續的辦理非常便捷,給予企業的支持力度也挺大,為我們公司初期的發展提供了最好的條件。
現任的主要領導對我們的支持也很大,上任不到一個月,就選定了我們作為星沙一個重大項目的建造者,(該項目)對我們公司的“活樓”產業發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這也是大力支持企業發展、支持科技創新的一個很好的例證。
如今的長沙經開區產業門類齊全,在這里發展工業比較方便,像我們這樣的科技創新企業可以在周邊找到大概30%-50%的供應商,這是星沙的優勢,做工業的優勢。
遠大科技集團工廠內,工作人員正在組裝產品。
本報記者:遠大一直以來的標簽就是科技創新,那么遠大目前主要在哪些方面發力和創新,在行業內是一個什么樣的水平?
張躍:創業34年(1988年創立)以來,我們只做原始創新。在進入星沙之前,我們做的是無壓鍋爐,這個產品到現在為止還是北方地區供暖的一個主導產品。后來進入星沙后,我們做的是非電空調,用天然氣、廢熱來制冷制熱;再后來,我們又做了工廠化建筑。
2005年,當沒什么人意識到“潔凈空氣是可以用工業產品來解決的”時候,我們就開始做潔凈空氣和潔凈新風產品,后來,全國都開始重視霧霾治理時,我們在這方面已經搞了五六年了。搞工廠化建筑,遠大應該是世界第一家。過去的5-6年,我們用不銹鋼芯板來做建筑,來做交通工具的殼體,來做高架公路、做風力發電,這個也是全球獨一無二的創新。這一系列的創新,不僅是產品創新,也是產業創新、行業創新,做這些創新產品,我們是中國第一家,有些甚至是世界第一家。
可以說,我們的創新能力是很突出的,涉及的門類也很廣。1996年,遠大就做了全球的互聯網監控,用網絡來監控我們的產品——中央空調的運行。在電子產業里,這是全世界首個這么干的。我們始終只搞原始創新,從不模仿同行業技術。
在工業創新方面,我覺得遠大算是一個表率。這背后有三個因素推動,第一是遠大始終站在致力于解決世界問題的角度來推動創新,而不僅僅是針對某一個局部的、短期的問題,這是我們保持持續創新的源動力;第二是企業有自信,始終相信國人的智慧,擁有足夠的自信,并且堅持不懈將創新搞下去;第三要有絕對的話語權,意圖才能貫徹下去。
在外界看來,過去十年,遠大的銷售額、利潤沒有什么增長。但事實上,我們是厚積薄發,我們的這些創新技術需要時間,需要更多的投入,未來是有巨大的市場空間的。所以,希望各級領導能看到遠大的潛力,同時,要知道創新其實是很難的一件事情,付出來的代價是別人看不見的,在這方面希望政府能夠給予足夠的支持。
我認為,給予創新企業的支持主要是三個方面:第一是知識產權保護的支持。一個技術方案變成一個技術產品,有可能花幾年甚至更多的時間,要投入幾千萬、幾個億,但是別人模仿可能就一個晚上、一個禮拜,所以知識產權不保護,就沒有創新。可喜的是,現在國家非常重視知識產權保護;第二是經濟的扶持。無論是獎勵、補貼還是政府采購等方面,要傾向創新企業;第三是來自消費者的支持。工業的創新發展需要消費者支持,需要市場的支持,消費者如果能優先購買有創新的、有自有知識產權的產品,這對于企業創新來說,是很大的支持。
本報記者:用自己的理念去影響廣大消費者是非常難的一件事情,您除了自己鼓與呼以外,您還做了些什么事情?
張躍:對于企業家來說,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專注于把自己的產品做好。我們現在就是通過建立最高效率的生產系統,實現全自動生產,將產品的制造成本不斷降低,也就是說,通過高技術和低成本這兩個手段來達到吸引客戶的目的。
遠大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張躍。
本報記者:這么多年來持續的創新,需要時刻保持身體的精力和思想的活力,您是怎么保持的?
張躍:做企業的,一般來說,都是看到訂單、利潤才能保持興奮,如果很長時間看不到大的訂單、沒有什么盈利,往往這個人的斗志、情緒就會低落。對于我來說,只要所干的事業是在解決世界上的問題,而且也在付諸行動逐步解決這些問題,我的情緒永遠是高昂的。所以一段時間沒有多的訂單、沒有足夠高的利潤,并不能影響我的斗志。
要始終保持創新,又要保持企業在經營上的絕對安全,本身就是一個矛盾,這個矛盾對我來說多少有點困擾。但僅此而已,我從來不會為這種事情焦慮,我非常清楚我在做的這件事情對世界有多重要,即便是我們事業本身不成功,但是這件事情對世界所帶來的價值就足以讓我非常滿足,所以我的積極性非常高,我從來沒有感覺到疲憊、厭倦。所以,創新的源頭是因為你看見了你正在解決世界性的問題。沒有這樣大的一個使命感,你一定會為經常出現的挫折而焦慮,和為每一年的績效或利潤而焦慮。有了這種焦慮以后,創新就不要談了,因為創新一定要有一個非常好的心態。沒有好心態的時候,是沒有創新的。
遠大科技集團園區。
本報記者:外界流傳著遠大“三不”:不上市,不融資,不行賄,這“三不”是不是屬實,現在是否依然這么堅持?
張躍:之前確實一直是這樣堅持的,但是因為芯板這個產業帶來的變革,是建筑、交通和能源工業的變革,涉及產業領域寬、投資強度大,所以,我們認為只要是經過充分理性的分析是可以適當突破的。當然,“不行賄”的這條底線是一定堅持的。其實我們公司一直強調的是“七不一沒有”,叫不污染環境、不剽竊技術、不蒙騙客戶、不惡性競爭、不搞三角債、不偷稅、不行賄、沒有昧良心行為,這是我們的道德底線。
本報記者:您可以稱得上是一個連續創業者,在連續創業的過程中,您覺得一直支撐著您的精神是什么?
張躍:作為企業家,最初支撐他的,多半來說是經濟利益,我也不例外,但是我算是富得比較早的。我在富了以后,思想觀念轉變比較早,我意識到了地球氣候變化帶來的危害很大,人類排放二氧化碳、污染物太多。所以,我們所有的創新都是圍繞氣候變化、環境保護來開展的,是與當前提到的“雙碳”緊密結合的。因為有這樣明確的目標,所有的創新工作就有了一個清晰的、牢固的方向。可以說,是危機感讓我去發現問題,使命感讓我來解決問題。
本報記者:在您看來,星沙這座城市有著怎樣的一種精神?這種星沙精神對于接下來的“二次創業”有著怎樣的啟發?
張躍:湖南人歷來就有“敢為人先”的傳統,我覺得這個傳統在星沙表現得更加突出。星沙人不僅敢為人先,而且30年來,星沙人一直都很有危機感,所以就一直在求創新求突破。使命感是這座城市的另一種精神,也是推動發展的重要力量。我希望,接下來,我們星沙的企業要把創新,尤其是原始創新當做自己的使命,我們有這個實力,也有這個能力。我也特別希望,星沙的各級政府能把更多精力放在支持原始創新上,把更多資源投向原始創新,把這里打造成知識產權保護的高地、科技創新的高地。這樣,就能吸引更多有競爭力的企業入駐,也能讓星沙的產業發展擁有更強的競爭優勢。
【寄語星沙】
過去三十年,星沙創造了了不起的經濟奇跡;未來三十年,希望星沙創造更加出色的科技奇跡。
——張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