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葉惠
2021年10月
(根據錄音整理)
一代偉人毛澤東的雄才大略、豐功偉績舉世公認,傳之千秋。他的成就與童年、青少年時代的學習密不可分。通過孜孜不倦、百折不回的學習歷練,他積累了豐厚的學識,開闊了眼界,磨煉了意志,鍛煉了膽識,陶冶了情操,并自覺走上了革命道路。
一、求學經歷:曲折豐富
毛澤東從幼年識字發蒙開始,從韶山、湘鄉到長沙,先后報考、就讀過17所學校(私塾),其經歷曲折豐富,可分為四個階段。
一是發蒙(識字)階段,從1896年春至1902年春。1893年12月26日,毛澤東誕生于湘潭縣韶山沖南岸上屋場,字詠芝,后改為潤之。兩歲時因家貧,父親毛順生出外當兵謀生,他被寄養在相鄰的湘鄉縣唐家圫外祖父家,一住六年,到八歲時才離開。毛澤東的外祖父文綿薰、外祖母賀氏,育有三子,均住在一起,有孫輩20余人。文家以耕讀傳家,家風淳厚,家境富裕,有水田140畝,牛十多頭,房屋90余間。年幼聰穎的毛澤東的到來,文家十分看重和愛護。七舅文玉瑞收他為干兒子,將他與文家子侄一并排行,毛澤東排在第23位。雖然離開父母寄養,但毛澤東在文家得到長輩的厚愛,與表兄弟姐妹相處融洽,受到了文家良好家風的熏陶,更重要的是,他在這里接受了啟蒙教育。文家建有蒙館,由文玉欽(毛澤東八舅)執教,主要教授文家子弟。文家蒙館在方圓百里十分有名。毛澤東聰慧好學,識字又快又準,深得八舅喜歡。
二是私塾階段,從1902年春到1910年春。1902年初,毛順生解甲歸田,即把毛澤東接回韶山。毛澤東開始了其自稱“六年孔夫子”的韶山私塾學習經歷:1902年春至1904年秋,在南岸下屋場私塾學習,師從鄒春培;1904年秋至冬,在關公橋私塾學習,師從毛詠薰;1905年至1906年秋,在橋頭灣、鐘家灣私塾學習,師從周少希;1906年秋至1907年秋,在井灣里私塾學習,師從毛宇居;停學近兩年以后,1909年秋至冬,在烏龜頸私塾學習,私從毛簡臣;1910年春夏,在東茅塘私塾學習,師從毛麓鐘。毛澤東頭腦敏捷,由于在文家蒙館已有一定的學習基礎,相比才入私塾的同學,更顯得頭角崢嶸,在課堂上有“省先生”之稱。他生性活躍,不喜歡古板沉悶的教學方式,常給私塾老師出難題,令有的塾師十分頭疼。如1904年春天,毛澤東趁鄒春培老師外出,違反規定,帶同學游泳。鄒老師發現后十分氣憤,要責罰毛澤東。毛澤東說,老師你不能責罰我,因為春天游泳是孔夫子同意的,您本來應該帶著我們游的。遂高聲朗誦《論語.先進篇》:“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老師無言以對,惱羞成怒,遂向其父告狀,說:你的兒子本事大,我教不了。父親氣憤,要責打毛澤東。毛澤東不服,逃入山林。父母親友找了三天,才把在山林里已迷路的小澤東找回來。事已至此,父親沒有再責打他。幾十年以后,毛澤東回憶這段往事,風趣地對人說,“這是一次勝利的罷課”,“我的抗議行動的效果,給了我深刻的印象,這次罷課勝利了”。1907年冬,毛澤東停學了。其父認為,兒子已經讀了幾年書,有了一定的文化基礎就可以了,再讀下去也讀不出什么名堂,不如跟著自己務農做生意,今后發家致富靠得住些。毛澤東雖然被迫停學,但并未停止對知識的追求,他到處借書讀,凡是在韶山沖能借到的書都借來讀,連祠堂的族譜、和尚的經書也讀。這期間,毛順生因生意糾紛與人打官司輸了,損失很大。毛順生認為,輸官司的原因,是因為別人欺他沒文化,在訂合同時挖了坑,今后要不被欺辱,改變家庭命運,非讓兒子多讀書不可。經過認真比較,1909年秋,他把毛澤東送到在縣衙當過師爺的毛簡臣私塾學習,囑咐兒子好好地向老師學習如何打官司。只是毛澤東對打官司毫無興趣,過了一段時間后,又轉到當過縣丞的韶山老秀才毛麓鐘門下求學。“六年孔夫子”的學習過程,毛澤東雖然不喜歡學究式的教學方式,但他對知識有一種本能的追求,較為系統的學習了儒家經典,打下了傳統文化知識的良好基礎。
三是新式中小學和報考專業學校階段,從1910年9月至1913年3月。1910年9月,經舅舅文玉欽和表兄文運昌等人勸說,毛順生決定送毛澤東到湘鄉縣東山高等小學堂求學。學校以《求學言志》為題考試,毛澤東“交卷在前,發榜列首”(文運昌語)。東山高等小學堂原名東山書院,東山精舍,乃太子太保、首任新疆巡撫、有飛將軍之稱的湘鄉人劉錦棠捐資倡議,縣內士紳共同捐資創建,于1895年建成投入使用,1906年更名為東山高等小學堂。此時的東山高等小學堂“得全國風氣之先”,推行新式教育,開設國文、格致、地理、音樂、體育、外語等課程,其影響及于省內外。學校本來只限招收本縣生員,之所以破格招收毛澤東,既有文家游說的原因(文運昌已在此就讀),更是因為毛澤東應試一鳴驚人。據文運昌回憶:“新生揭榜的晚上,教職員一起聚讀,元甫校長說:‘前日考試的新生毛澤東,定是一建國人物。’爭看試卷,大家稱贊。”東山高等小學堂為17歲的青年毛澤東打開了全新教育的窗口,他在這里如饑似渴地投入到學習之中,開啟了人生嶄新的航程。在這里學習一年以后,經校長李元甫、老師賀嵐崗等人推薦,毛澤東于1911年9月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設在長沙的湘鄉駐省中學堂(湘鄉一中前身)。這兩所學校的學習,對毛澤東的一生影響極大。1950年,毛澤東在接見同學周世釗時,無限感慨地說:“我是湘潭人,但受的是湘鄉人的教育。”1955年,毛澤東在與同學譚世瑛談話時說:“李元甫先生、賀嵐崗先生、還有你父親譚詠春,都是熱心的教育家,他們是愛惜人才的!--沒有他們,我進不了東山學校,也到不了長沙,只怕還出不了韶山沖呢。”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推翻清帝統治的革命浪潮在全國風起云涌,毛澤東受到了強烈的沖擊,他投筆從戎,加入了湘軍。半年的從軍經歷,使他對軍隊的現狀十分不滿,深感前途無望,遂毅然決定退伍,繼續向學。從1912年春開始。他先后在長沙報考了警察學堂、肥皂制造學堂、法政學堂、商業學堂、公立高級商業學校。在公立高級商業學校學習一個月,感到不滿意而退學。隨后,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湖南省高等中學堂(后改名為省立第一中學),由于高等中學堂開設的課程有限,且學習的環境不佳,毛澤東認為繼續在校學習不如自學。于是,他退學寄居于湘鄉會館,制訂自修計劃,每日到湖南省立圖書館讀書。
在這一階段,毛澤東從閉塞的韶山沖走向湘鄉縣城、長沙省城求學,打開了新的天地,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不斷探索前進的方向。
四是師范學習階段,從1913年3月至1918年6月。1913年3月,毛澤東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師范學校。1914年初,第四師范合并入第一師范,毛澤東編入預科第三班學習,九月編入本科第八班學習,至1918年6月畢業。師范學習階段,毛澤東如魚得水,求學問道,學問精進,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嶄露頭角,成為學校風云人物,畢業后自覺走上了救國救民的革命道路。這個階段,是毛澤東人生華彩的重要篇章,他后來多次自豪地跟人談起過“六年師范”的經歷。
二、求學方式:出類拔萃。
為了追求真理,鉆研學問,完善自我,毛澤東不斷探索,講求方式方法,顯示了非同一般的特質。
(一)志存高遠。毛澤東立志求學,并且在求學過程中,他的志向在不斷的調整、改變,實現了從追求出人頭地、改變個人命運到追求真理、救國救民的飛躍。從他不同時期所撰寫或改寫的四首詩中,即可鮮明的感受到這種嬗變。1906年秋,塾師毛宇居指著屋內天井令毛澤東作詩,他即時吟成一首:天井四四方,周圍是高墻。清清見卵石,小魚囿中央。只喝井里水,永遠養不長。他這時雖然只有13歲,但不甘像小魚困在井里一樣局促在私塾,希望有更適合自己成長的天地。在東山高等小學堂求學時,他有感而發,改寫了明代首輔張璁所寫的詠蛙詩以明志:獨坐池塘如虎踞,綠蔭樹下養精神;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作聲。所顯示的氣象已不同凡響。1911年秋,毛澤東受薦到湘鄉駐省中學堂學習,父親對此并不愿意,毛澤東決意前往,臨行前他改寫了日本月性和尚的詩給父親以明心志: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表達他為了成就人生事業而義無反顧、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意志和勇氣,令人聳然動容。1915年5月7日,袁世凱政府與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消息傳到湖南第一師范,師生群情激憤,集資刊印《明恥篇》,毛澤東在封面題寫四言詩一首,并簽名。詩曰:五月七日,民國奇恥;何以報仇?在我學子!詩句直抒胸臆,言簡意賅,直擊人心。這首詩標志著毛澤東從個人的情感需求(成名成家),轉變到對民族危亡的關注,把個人的命運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并努力為之奮斗。這種質的變化在毛澤東身上發生,可以說是石破天驚的大事!
毛澤東在湖南一師學習期間,把獲得知識與追求真理相結合,互相促進,相得益彰。他經常說,丈夫要為天下奇,讀奇書,交奇友,做奇事,做個奇男子,不能為個人的享樂蠅營狗茍。同學們因此送他雅號“毛奇”。他在給黎錦熙的信中說,“只將全付工夫向大本大源處探討,探討既得,自然足以解釋一切”,“十年未得真理,即十年無志;終身未得,即終身無志。今日之我與昨日之我挑戰,來日之我與今日之我挑戰”,“擬學顏子之簞瓢與范公之劃粥”。1917年秋,毛澤東與同學張昆弟等游昭山寺,暢談人生追求,他說:“西人物質文明極盛,遂為衣食住三者所拘,徒供肉欲之發達已耳。若人生僅此衣食住三者而已足,是人生太無價值”,“吾輩必想一最容易之方法,以解經濟問題,而后求遂吾人理想之世界主義”。在這里,毛澤東的眼光和胸懷從國內擴展到了世界。為了追求真理,實現理想,他決心矢志不移,奮斗終身。他作挽同學聯:與其茍且偷生,生無足道;非為奮斗而死,死有余哀。他在日記中奮筆寫道:與天奮斗,其樂無窮;與地奮斗,其樂無窮;與人奮斗,其樂無窮。
這種志存高遠的境界,促使毛澤東學問精進,卓然獨立。
(二)由博入精。毛澤東求知若渴,博覽群書。韶山僻處一隅,可供閱讀的書籍很少,他看到什么書都拿來“啃”,《三國演義》《水滸傳》等古典名著更是讀得滾瓜爛熟。東山高等小學堂藏書和所訂報刊頗豐,毛澤東第一次在這里過了閱讀的“癮”,尤其是對刊載康梁變法觀點的《新民叢刊》等報刊十分著迷。1912年在自修期間,他斷齏劃粥,在省立圖書館大量讀書,除了深入學習傳統文化知識外,廣泛涉獵了十八、十九世紀歐洲的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和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藝術等方面的書籍。他根據需要,積極向同學借書求助,充分利用時間學習。湘鄉至今流傳著毛澤東與蕭子暲聯對借書的故事。蕭子璋有一本《世界英雄豪杰傳》,他十分珍惜,不愿外借。毛澤東要求借閱,蕭笑了笑說,我的書有三不借,無德的不借,無才的不借,我出聯不能應對的不借。隨即出了上聯:目旁是貴,瞆眼不能識貴人。毛澤東應聲對道:門內有才,閉門豈能納才子。蕭子暲既驚訝又慚愧,當即把書交到毛澤東手中。兩人此后成了莫逆之交。1914年寒假將至,毛澤東向文運昌借了不少書報回家讀,1915年2月24號,新學期伊始,毛澤東把所借書報還給表兄,并留下還書便箋:“書十一本,內《盛世危言》失布匣,《新民叢報》損去首頁,抱歉之至。又,國文教科書兩本。”1916年1月28號,致信蕭子升,求借《甲寅》雜志兩期。2月29日,又致信子升,將自己認為必讀的77種書目開列出來,征求其看法。
毛澤東不斷探求學習方法,他認為,既要有廣博的知識,更要注重知識結構,明確學習重點,注重消化吸收、融會貫通。1915年6月25日,他致信湘生,談了自己的體會:“從前拿錯主意,為學無頭緒,而于學堂科學,尤厭其繁碎。今聞于師友,且齒已長,而識稍進。于是決定為學之道,先博而后約,先中而后西,先普通而后專門。”1915年9月6日,他在寫給蕭子升的信中肯定了曾國藩“演繹法”、“中心統轄法”的讀書方法,認為學習國學要處理好通群經與精通一經的關系。
基于這樣的認識,毛澤東在師范階段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文史哲、社會學、倫理學等重點學科的研習之中,而對數學、美術、音樂等課程則不愿多花精力。例如,他曾精研倫理學,聽講《倫理學原理》作了12000字的課堂筆記,手抄10萬字的《西洋倫理學史》七冊。他不滿足于閱讀和課堂教學,注重和老師、同學一道探討、研究學問。1915年7月,他寫信給蕭子升,談到自己近年來的進步,“于書本得者少,于質疑問難得者多,茍舍談論而專求之書,其陋莫甚”。在湖南第四師范時,他跟袁仲謙老師研習古文,袁老師囑他精研韓愈文章,并將所藏的《昌黎先生文集》贈送以示激勵。經過一段時間的不懈努力,毛澤東作文功夫精進,文風大變,得到袁老師首肯。黎錦熙老師在文字學方面造詣頗深。毛澤東認為,要學懂弄通國文,非在文字學方面下功夫不可。他經常與黎老師討論文字學,1915年在四個月之內20余次造訪黎老師,重點探討文字學。對黎錦熙推薦的段玉裁所著《說文解字注》和《群學肄言.繕性篇》用心進行了研讀。為了學好哲學,他還和同學一起成立了哲學小組,請楊昌濟老師給予指導。毛澤東把結交好友、探究學問的視野從校內擴展到了校外。1915年9月,他以“二十八畫生”之名在長沙各校張貼征友啟示。并請在外校的好友幫助。9月27日,致信蕭子升“近以友不博則見不廣,少年學問寡成,壯歲事功難立,乃發內宣,所以效嚶鳴而求友聲,至今數日,應者尚寡。茲附上一紙,貴校有賢者,可為介紹。”
(三)錘煉身心。在努力鉆研學問的同時,毛澤東十分注重鍛煉身體,磨礪意志,陶冶道德情操,使健身、修業、進德相互融合促進。
1917年4月1日,毛澤東在《新青年》發表了《體育之研究》,
系統論述了關于重視體育,提高全民體質的主張,認為“德智皆寄于體,無體是無德智也”,“身體堅實在于鍛煉,鍛煉在于自覺”,鮮明地提出,要“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這篇一萬多字的長文,凝聚了他對體育悉心研究的成果,也源于自己的切身體會。他自覺堅持鍛煉身體,在一師期間,依季節變化,進行冷水浴,日光浴、風浴、雨浴、游泳,登山、露宿,長途步行、體操、拳術等各種體育活動。還自創“六段運動”體操。鍛煉身體使毛澤東大受裨益。他致信黎錦熙說,自己身體不強,近因運動之故,受益頗多。通過鍛煉,“至弱之人可以進于至強”。持久的鍛煉,使他擁有了強健的體魄,為學習、生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毛澤東認為,“體育之大效,尤在足以強意志”。因此,他鍛煉身體,不僅是為了使體格強壯,更是為了磨練意志。他鍛煉的力度和強度很大,在有的同學看來簡直是自虐。他長年堅持冷水浴,冰天雪地里和冷水親密接觸。他從小喜愛游泳。到長沙讀書后,他和同學好友到湘江游泳,相較于善泳的游伴,他在鄉間頗為自得的泳技立刻相形見絀,且面對寬闊浩蕩的湘江,頓感軟弱無力。他決心練就過硬的游泳本領。在半年多的時間里,他持之以恒,勤學苦練,曾幾次遇險,仍毫不動搖,終于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后來回憶這段經歷,他仍深有感觸:“那時初學,盛夏水漲,幾死者數,堅持到隆冬,終于成功。”泳技既成,毛澤東詩興大發,賦詩一首,其中有句曰:“自信人生兩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游泳,成了毛澤東終身喜愛的運動。憑借高超的技術和良好的體能,他在70歲時仍豪情滿懷,暢游長江。
1917年暑假,毛澤東和蕭子升步行游歷了長沙、寧鄉、安化、益陽、沅江五縣,歷時一個半月,行程900余里。他們身上未帶一文錢,通過拜訪、寫對聯送人等辦法解決食宿問題。這種“游學”的方法,對于了解社情、豐富閱歷、增長見識大有裨益,也有利于增強體能,提高身體的耐力。但苦行僧式的生活方式對于年輕的學生而言卻絕非易事,沒有堅韌的毅力和頑強的意志是不可能的。他倆不畏艱難,咬牙堅持。游學回來,“身無分文,形同乞丐”,但收獲是巨大的,內心是豐富而快樂的。1918年初春,毛澤東又偕蔡和森游學湘陰、岳陽、平江,瀏陽諸縣,歷時半個多月。
1918年4月,好友羅章龍將赴日本留學,毛澤東以“二十八畫生”為名賦長詩《送縱宇一郎東行》相贈,其中有句云:“丈夫何事足縈懷,要將宇宙看稊米。滄海橫流安足慮,世事紛紜何足理。管卻自家身與心,胸中日月常新美”,表達了大丈夫以天下為己任與管卻身心、臻于美好并行不悖,互為促進的主旨。毛澤東在求學過程中,深感成大事業者必須陶冶良好的道德情操。他尊敬師長、友愛同學、熱心公益,得到了一致的贊賞。但他并不以此為滿足。進入一師以后,他和蔡和森、蕭子升等經常一起討論,如何才能“使個人及全人類的生活向上”,“作成一種奮斗的和向上的人生觀”。這種討論,據毛澤東在《新民學會會務報告》中說,達百次以上。他們認為,要擴展胸懷,陶冶情操,達成正確的人生觀,不能僅靠個人的摸索,還要“集合同志,創造新環境,為共同的活動”。經過充分醞釀,一個全新的學生組織--新民學會誕生了。1918年4月14日,在長沙岳麓山劉家臺子蔡和森家召開了新民學會成立大會,毛澤東、蔡和森等十三人與會。會議通過了由毛澤東、鄒鼎臣起草的新民學會會章,會章規定學會宗旨是:革新學術,砥礪品行,改良人心風俗。會員守則為:一、不虛偽;二、不懶惰;三、不浪費;四、不賭博;五、不狎妓。會議推選蕭子升為總干事,毛澤東、陳書農為干事。不久,蕭子升去法國留學,會務由毛澤東主持。新民學會成立以后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在中國近代史上發揮了重要作用。從追求個人道德修養到集合同志,將革新學術與砥礪品行相結合,面向社會,以改良社會風俗為己任,毛澤東的思想道德境界產生了質的躍升。
(四)勇于實踐。毛澤東不當書蟲、不讀死書,他努力做到學以致用,熱心服務學生和大眾,積極投身社會活動。
1915年11月,毛澤東被選為省立第一師范學友會文牘(相當于秘書長)。學友會的宗旨是:砥礪道德,研究教育,增進學識,養成職業,鍛煉身體,聯絡感情。文牘之職,毛澤東連任四屆,他做了大量的會務工作,擴大了在學友會和師生中的影響。1917年10月學友會改選,毛澤東任總務(總負責)并兼教育研究部部長。他充分發揮學友會的作用,積極組織各種課余學術、體育活動。毛澤東不僅努力服務學生,而且主動走入工人、市民之中開展啟蒙教育。學友會創辦了工人夜校。毛澤東起草了招生廣告,用的是通俗易懂的白話:“列位最不便益的是甚么?就是俗語說的,講了寫不得,寫了認不得,有數算不得”,“這個夜學專為列位工人設的”,“教的是寫信,算賬,都是列位自己時刻要用的。講義歸我們發給,并不要錢,夜間上課又于列位工作并無妨礙”,“我們為甚么如此做?無非是念列位工人的苦楚,想列位個個寫得、算得”。廣告由警察張貼在大街小巷顯要處,過了一段時間,應者寥寥,僅有九人報名。毛澤東分析原因,認為由警察貼廣告,工人們本來對警察就有懼怕心理,不相信有不收錢能上學的好事,且多數工人不識字,也不會去看廣告。找到原因后,毛澤東和他的同學們改變了方法,他們深入到工廠和工人家里,面對面解釋、動員,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只五天的時間就有一百多工人報名入學。毛澤東不僅在工人夜校教授歷史課,還寫學友會夜校日志,記載夜校活動,課程安排和教學方法等內容。
毛澤東面對不平之事,在危難之際,敢于堅持原則,挺身而出,匡扶正義。省立第一師范學校原本規定不收費,但由于政府經費不能保障,校長張干遂提議并由省議會決定收學生十元雜費。這個決定遭到了學生的激烈反對,引發了驅逐張干的學潮。毛澤東是此次學潮的核心人物,他起草了《驅張宣言》,歷數了張干辦學無方、貽誤青年的種種行為,以傳單的形式在校內外廣為散發,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張干惱怒,決定開除毛澤東等十七名學生。毛澤東團結同學,毫不屈服,又得到楊昌濟、王季范等教師的同情,張干只好撤銷開除的決定,黯然辭職。1917年11月,毛澤東做了一件驚世駭俗的大事。那時,南北軍閥部隊在湘潭交戰,北洋軍王汝賢部敗退至長沙,約三千余人的潰軍在一師以南徘徊。若讓這些潰兵入校進城燒殺搶掠,后果不堪設想。毛澤東判斷潰兵雖然人多,但群龍無首,又不知長沙城的虛實,不敢貿然行動,便以學友會總務的名義,迅速組織學生志愿軍布防學校周圍山頭,聯絡警察分所,鳴槍射擊,志愿軍燃放鞭炮,搖旗吶喊。潰軍驚慌失措,紛紛繳械。為了防止散兵游勇劫掠驚擾民眾,毛澤東倡導由商會出資將其遣散,并以學友會名義組織婦孺救濟會,援助因戰事遭受困難的市民。毛澤東臨危不懼、慷慨赴義、慮事周詳的氣度和作為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師生贊嘆:“毛澤東渾身都是膽!”。1918年4月,南北軍隊在醴陵一帶進行拉鋸戰,為防不測,毛澤東組織以學生志愿軍為基礎的警務隊,并任隊長,帶領同學們護衛學校。
三、求學成就,超凡脫俗
1916年6月,湖南一師組織學生開展人物互評活動,11個班430多名同學參加投票,考察學生的敦品,自治、文學、言語、才具、膽識六項,共評選出了34名優勝者,毛澤東總得票數47票,大幅領先眾人,六項俱優,其中敦品、言語為單項第一,膽識得票為其獨有。毛澤東關注時事,知識淵博,有“時事通”、“省先生”之稱。他的文章有韓愈風骨,立意高遠,切中時弊,常得老師激賞。毛澤東在湘鄉東山高等小學堂讀書時作文《宋襄公論》,譚詠春老師的批語長達兩頁半,其中盛贊:“視似君身有仙骨,寰觀氣宇,似黃河之水,一瀉千里!”。省立第一高中的柳潛老師在毛澤東作文《商鞅徙木立信論》寫下洋洋灑灑的批語,稱贊文章“積理宏富”、“力能扛鼎”,贊許其乃“偉大之器”。毛澤東思想敏銳,勤于思考,具有很強的思辨和洞察能力。在韶山學習階段,他在閱讀《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 《七俠五義》等傳統小說的過程中敏感地發現了一種現象---傳統小說中的人物都是帝王將相、才子佳人,俠士強盜,唯獨沒有農民,而農民才是傳統社會的主體,他們長久以來被忽視、踐踏。對此,毛澤東大為不平,引發了他對農民問題持久、深入的思考。后來毛澤東投身革命,一直對農民、農村問題特別關注,并作過許多深入的、著名的調查,寫下了不少閃爍著思想光輝的調查報告。他擔任中共農民運動委員會書記,國共合作期間,主持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在他和同志們的努力下,農民成了轟轟烈烈的大革命的主力軍。工農聯盟成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權的主體和基礎。通過對中日兩國的比較分析,毛澤東斷言中日必有一戰。1916年7月25日,他致信蕭子升,分析日本侵華大勢以后指出:“二十年內,非一戰不足以圖存,愚意吾儕無他事可做,欲完自身以保子孫,止有磨礪以待日本。”果然,剛過二十年,日本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毛澤東和他所領導的中國共產黨、人民軍隊也秣馬厲兵投入到了全民族的抗戰之中。
毛澤東在一師期間已具備了高超的宣傳動員能力和組織能力,有很強的凝聚力,從驅逐張干和護校行動中即可看出,他儼然成了學生的核心和領袖,老師和同學們由衷地信服、贊賞他。蕭子升是一師三杰之一,眼界很高,他寫了一部讀書禮記《一切入一》,未請名流師長而是特地請毛澤東作序,可見毛澤東在他心目中的位置非同一般。1920年1月,毛澤東恩師楊昌濟病重彌留之際致信好友章士釗:“吾鄭重語君,二子(毛澤東、蔡和森)海內人才,前程遠大,君不言救國則已,救國必重二子。”
1918年6月,毛澤東從湖南一師畢業。一師的學習經歷為他日后大展宏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留下了終生難忘的記憶。1936年毛澤東在陜北窯洞同斯諾談話時說:“我在這里--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度過的生活中發生了很多事情,我的政治思想在這個時期開始形成,我也是在這里獲得社會行動的初步經驗的。”
毛澤東從學校大踏步走入社會,如鷹擊長空,龍入大海,充分展示了滿懷豪情和磅礴才氣。他將新民學會成員擴展到學校以外,通過新民學會組織多批青年學子赴法勤工儉學。創辦《湘江評論》并任主筆,主編《新湖南報》、任《大公報》特約撰述員,發表了大量的文章,闡發、宣傳新思想、新觀念,以引導輿論,改良社會風氣。組織了轟轟烈烈的驅逐湖南督導、軍閥張敬堯的運動,自省內至省外開展長達半年聲勢浩大的輿論聲討、罷課、罷市、請愿行動,在全國產生了廣泛、深遠的影響,使張敬堯惡名昭彰,狼狽離開湖南。他接受共產主義思想洗禮,成為最早一批加入中國共產黨的黨員,1921年7月,他參加了黨的第一次代表大會,從此,致力于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開辟了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新紀元。